是一年開學季,曾經(jīng)遠赴他鄉(xiāng)求學的少年,如今已是送孩子上學的人。看著校門前這些洋溢著燦爛笑容的孩子,你是否回想起自己當年剛剛邁入大學校門時的青蔥歲月?
幾代人的大學生活, 幾十年的時代變遷;
不同的年代,擁有不同的青春;
不同的青春,發(fā)生不同的故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候?qū)τ谄胀彝サ暮⒆佣?,上學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能光榮地走進大學的學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去學校,有人蹭貨車,有人坐驢車,但不管坐什么車,能夠上大學,對于那時候的年輕人來說,都意味著走上了人生的快車道。
七十年代末,學生上學大多會用彩虹色的網(wǎng)兜裝上印有“紅雙喜”的搪瓷臉盆、淡黃色印有牡丹花的國民床單、磕磕碰碰露出黑色底色的搪瓷茶缸子去上學;當時電話并不普遍,親朋通訊多數(shù)還是靠書信往來,鋼筆幾乎是每個大學生入學的必備物件。
在中山裝口袋里插上一支鋼筆,是那個年代的大學生標志。
到了八十年代,這10年間的大學生是承前啟后的一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日常中開始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電子產(chǎn)品,一間宿舍能有一臺手提錄音機,在宿舍樓里可是一件傲嬌的事兒;前衛(wèi)的文藝青年還會帶上吉他,在校園里自彈自唱,哪怕唱得并不很好,也是一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
相對這些帶有些許浪漫色彩的大學生活,對入學這件事,有人則回憶說:那時候上大學,印象最深的就是上下火車爬窗戶了。
九十年代,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時代。 市場經(jīng)濟的繁榮,使得家用電器普遍起來,越來越多的學生上學帶上了小風扇、電暖壺、隨聲聽;清晨的宿舍樓練習英語聽力,傍晚的操練場休閑聽歌,隨身聽都是必不可少的。
隨著家用電器普遍起來的,還有電子游戲廳的風靡。
進入千禧年,是80后的大學時代。
這時候,火車線路的增多,飛機的普及,全國各地的學子,開始跑到五湖四海去求學,家鄉(xiāng)特產(chǎn)就成了最具特色的開學伴手禮。
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流行,使得小巧便利的便攜手機迅速代替BP機和大哥大成為遠途及時交流的必備通訊工具。
到了二零一零年,90后占據(jù)高考陣地,在高考這場戰(zhàn)役中獲勝的“天之驕子”,父母都會送上心儀的禮物已做獎勵,手機電腦大平板三件套,一個都不能不少。
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可以說是信息時代的最充分的體驗者,對互聯(lián)網(wǎng)的極度需求,使得智能電子產(chǎn)品穩(wěn)坐這代學生“命根子”的地位。
忘不了的那些年,回不去的舊時光。
每代大學生們的入學經(jīng)歷都是一個時代的發(fā)展年輪,是專屬于你那個年代的獨家記憶。
如今,大批“千禧寶寶”00后們也將要迎來專屬自己的大學生活,被00后調(diào)侃的“90后孤寡老人”智能豪華三件套,對于他們來說顯然不是那么稀罕。似乎年輕的“90后”還未撕掉自己頭上的專屬標簽,突然就搖身一變,就端起保溫杯泡上了枸杞走向了“老年生活”。
“00后”的出生率跌至代際最低、人均GDP達到代際最高,物質(zhì)生活極大豐富與時代孤獨感并存,他們追求能觸摸到的真實生活并保持真實的自我,他們追求更瀟灑的求學旅程,“行李比人先到”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利用快遞郵寄生活用品、床鋪被褥是灑脫前行的第一步。
“00后”的寶寶們是社會的后繼力量,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她他們精力充沛,朝氣蓬勃,他們是充滿責任與擔當?shù)囊淮?。他們在大學生活中也會擁有自己獨特的花樣青春。
現(xiàn)在,00后步入象牙塔;
將來,他們會離開校園踏入社會,
有一天,他們也將成為警察、老師、醫(yī)生、企業(yè)家,在各行各業(yè)熠熠生輝。
看著00后開啟自己的青春時代,
你可否還記得你的匆匆那年?
謹以此文此畫,
致青春……
責任編輯:楊笑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