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590am海洋之神管家>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日期:2023-11-09 11:33:14 来源:
来源:广西日报 2023-10-21 007版 http://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3-10-21&code=007&xuhao=1
作者:记者 莫 迪 通讯员 江 玮
新糖甘蔗自营基地一瞥。许 智/摄
10月11日,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振川准备焊接安装丙糖分蜜机。 记者 莫 迪/摄
深秋时节,大新县全茗镇乔苗村新力屯连片3米高的甘蔗迎风摇曳,丰收在望;十公里外的广西糖业集团大新制糖公司(以下简称“新糖”)正忙于单体试机,机声隆隆。
一个月后,乔苗村将有万吨甘蔗入厂,奏响新榨季动人的乐章。
作为广西农垦控股广糖集团旗下制糖企业,新糖新榨季目标榨蔗总量突破100万吨、赢利过亿元。而在2019年前,新糖曾年亏损8006万元,举步维艰。
2019年至今,连年糖价低迷,新糖却成功逆袭,一手烂牌打出四连胜,五连胜指日可待。
关键一步在2018年,广糖集团全资收购民营制糖企业,新糖焕发了生机。
A “第一车间”稳得住
行走于乔苗村,田间地头、村头村尾全是甘蔗,仿佛身陷蔗海。
“之前有农户种植玉米、葡萄等,现在基本上种甘蔗。”新糖综合部副部长农艺川介绍,当时是因为蔗款拖欠严重,农户对种蔗失去信心。
2018年12月,新糖重组后立即兑付原公司拖欠蔗农的1.8亿元蔗款,蔗农看到了希望。
紧盯榨蔗总量,扩面增量大会战也由此开启。
公司每年投入农务扶持1450万元,重振农户种蔗信心。
农务部门派出由11名党员担纲的小分队入村开展服务,科普种植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肥水一体化良法,甘蔗产量连年提高。
这两年,新糖抓住当地政府推进香蕉、桉树等非农作物退出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为提高蔗农种蔗积极性,从政策扶持入手,给予新改扩种扶持补贴,同时做好宣传、引导和服务,仅2022年就新扩种甘蔗13497.42亩,发展自营基地957亩。
在种植面积几近饱和的情况下,公司眼光向外。今年7月,新糖组织到越南高平省下琅县考察,计划种蔗1万亩。
从2019年起4个榨季,新糖榨蔗总量从50多万吨增加到93.05万吨,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甘蔗种植被称作“第一车间”,是糖企立身之本。“企业要赢利,达产满产是关键。”新糖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秦兑明表示。
B 强筋塑骨气象新
从2019年到2022年,新糖职工收入增长5倍。
“以前不好意思穿厂服上街,现在走在街上很自豪。”一根甘蔗甜两头,在新糖成为事实。
从私企到国企,意味着革命性重塑。
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新糖有力破除了职工私有制经营观念和“为老板打工”的思想,既实现转机制转观念转市场又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而推进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更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内生动力。如今,公司上下充满斗志,生机勃勃。
党员干部保持实干作风,带头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传递信心,凝聚奋进的力量。
生产一线的工人,以劳动模范和工匠代表为榜样,用辛勤劳动追求梦想,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管理层勇于承担肩头的责任,在创新发展、提高生产水平等方面敢闯敢试,在未知市场环境中敏锐察觉“春江水暖”,坚定地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引领公司前进。
对于推行改革重塑的企业来说,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性紧缺资源和发展动力。近年来,通过调动、商调、招聘等方式引进人员116人,其中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20人,引进和培养中高级职称人员增加40%。
C 自主技改效益增
走进压榨车间,一个产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机架让记者疑窦丛生:如此陈旧的设备如何造就白砂糖一级糖产率99.11%?煮糖技师黄华新给出的答案是自主改造。
众所周知,糖企面临“半年闲”的困境。事实上,新糖的“半年闲”与榨季一样忙,因为技术改造不止步。
今年,公司进行成糖设备安全节能综合升级改造。为最大限度减少支出,部分设备的拆迁、安装、改造由员工自行动手完成。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前,利用周末时间加班加点,定时定量推进。
白糖输送带的拆迁改造安装是这项工作的难点,需要保证滚筒及胶带的平衡,如果白砂糖输送不及时,输送胶带走偏,将导致生产线停工。因设备校准度要求比较高,制糖企业一般选择外协加工制作。但在新糖,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振川领衔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团队主动请缨。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和论证,攻关团队终于找准突破口,根据输送带前分类筛出口的高度、输送带后胶带的高度,以及预留输送带后除铁器的安装位置,确定了输送带的安装角度、主被动轮的安装高度,利用红外线水平仪和水平尺调校,为保证输送带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不仅如此,40台(套)设备拆除安装自己动手,配套的物料、汽管、水管等碳钢管更换为约800米的不锈钢管路同样自主改造。
当前,新糖已形成“人人皆可降本,人人皆可创效”的一盘棋思想,全体员工时刻绷紧“降本弦”,算好“效益账”,凝聚强大合力,竭尽所能浇灌技改种子,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让降本增效落地生花,促进降本增效指标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