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登陸火星概念圖 了解火星內部并揭示它如何形成 記錄火星地震以及隕石作用 探測火星熱流、測算火星自轉
▼“洞察”號成功登陸
工作人員觀察傳回的照片
這是人類第一次探秘火星之“心”——這顆紅色星球的內核多大?成分是什么?物理狀態(tài)與內部溫度如何?火星震頻繁嗎?這么多以往未知的問題,這次都要由“洞察”號通過儀器一一洞察。
歷經6個多月的航行,跋涉約4.8億公里,美國“洞察”號無人探測器于美國東部時間26日14時54分許(北京時間27日3時54分許)在火星成功著陸,執(zhí)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
美國航天局的直播畫面顯示,“洞察”號于26日14時47分許進入火星大氣層,整個進入、降落和著陸的過程在約7分鐘內完成。14時54分許,“洞察”號降落在火星表面。隨后,“洞察”號通過與其同行的迷你衛(wèi)星于15時許傳回了火星的第一張照片。
登陸
——緊張化為激動
美國西部時間26日臨近中午,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內氣氛凝重:“洞察”號探測器正在落向火星表面。
“確認著陸。”一名控制人員話音剛落,幾十人從各自座位一躍而起,歡呼、鼓掌、擁抱。激動、興奮即刻蔓延……
那一刻氣氛“緊張”,航天局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稍后告訴媒體記者,“大家能覺察到這種情緒”。
據(jù)報道,全球多家航天機構先前累計43次嘗試把飛行器、探測器送上火星,過半以失敗告終。
“洞察”號登陸火星前,美國航天局已有7次成功經歷。上一次登陸在6年前,“主角”是如今仍在漫步這顆紅色星球的“好奇”號火星車。
任務
——探秘火星內部
“洞察”號探測器質量360公斤,今后兩年、即大約一個“火星年”,將在原地“作業(yè)”。
“洞察”號的名稱來源于探測器英文“通過地震調查、測地學及熱傳導實施內部探測”的首字母縮寫。
“洞察”號有“三條腿、一根手臂”,展開后著陸器寬約6米。著陸器是“洞察”號的核心部分,在火星上的所有探測活動都將由它來完成。
它攜帶的主要設備包括“內部結構地震實驗儀”,由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制造,將記錄火星最微弱的地震以及周圍隕石的作用;另一臺設備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提供,包含能深入火星表面以下5米的鉆頭,以探測火星熱流;“旋轉和內部結構實驗儀”將測算火星自轉。
“洞察”號項目領銜研究員布魯斯·巴納特說,“洞察”號所攜設備將研究火星的地質作用,目的是繪制火星內部的三維地圖。經由“傾聽”地震、隕石作用或火山活動引發(fā)的火星震動,科學家可望了解火星內部并揭示它如何形成。
綜合新華社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