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在家人攙扶下,一位老太太騎驢出行。 資料照片 陳天寶攝
高沙溝村臨近鎮(zhèn)川河神廟無定河大橋。 七月五日,該村村民高錫祥說:“無定河水大,沒有建橋時,人們只好從河水中蹚過,很危險。”
七月五日,在榆林汽車站,一輛客車駛出出站口。
七月四日,在榆林榆陽機場,旅客陸續(xù)走出機場。
七月三日,在西安開往榆林的火車上,一名小姑娘在和家人聊天。
沿黃公路佳縣段(7月5日攝)。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記者 仵永杰攝
記者 仵永杰 實習生 雪野 任佳
于歷史長河中回溯,在經(jīng)過上郡的南北馳道中,中原王朝與游牧部族爭戰(zhàn)的烽火依稀燃著;出榆林城東門的東路大道上,商旅往來絡繹不絕;在通往神木、定邊等地的草路旁,拉駝人結束奔波后投宿小憩……
世事沉浮,阡陌成新路;歲月更迭,崎嶇變通途。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以榆林為代表的陜北交通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道路向四處延伸,出行方式多樣可選,交通工具發(fā)生變革。閉塞荒涼變成了繁華熱鬧,交通不便已經(jīng)成為過往,發(fā)達的物流代替了人扛畜馱。
步行畜馱走八方
在很多榆林市民的家中,有一張與駱駝的合影是一件極為平常的事。在當?shù)毓珗@中,現(xiàn)在偶爾還可以看到駱駝。五六十年以前,駱駝是當?shù)刂饕倪\輸工具和代步工具,在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世紀50年代,榆林大量皮毛、炭、鹽等貨物的運輸靠駱駝等牲畜。有的人家專門以養(yǎng)駱駝、跑運輸為生,他們組成“駝行”,雇腳戶從事運輸。
“我的爺爺鄭寬義就是那時養(yǎng)駱駝、跑運輸?shù)?,一大家子全指望駱駝糊口?rdquo;鄭三云出生于1955年,他對爺爺拉駱駝往事的記憶并不清晰,這些大多是從父輩言語中聽來的。
一個駱駝可以背負400公斤左右的貨物,每天大概走35公里。從榆林到西安是18站,一共要走18天。那時候只能估摸著走,大方向不錯就可以。邊走邊問,絕不能誤站。若耽誤了行程,不但要多出食宿費,還會因為超過到貨日期而有失信譽。
“一次,駝隊過黃河去往山西時,冰面突然破裂,拉駝人、駱駝、貨物全淹沒在河水中。”鄭三云回憶父輩講述的危險經(jīng)歷時說,“拉駝人經(jīng)常在天寒地凍時趕夜路,腰腿容易受風寒而落下病根。那時人為討生活,真是拼了命。”
運輸靠牲畜、近處靠步行、遠路“大道奇”,這是當時榆林交通的真實寫照。
1953年,榆林開始用美國制造的“大道奇”卡車運客,客貨混載。當時,一名中專畢業(yè)生被分配到榆林工作,就得乘坐“大道奇”卡車來榆林。“大道奇”卡車載著乘客從西安出發(fā),逢山爬山,遇河過河,“晃”22天才能到榆林。
20世紀70年代初,用于客運的車輛實現(xiàn)了轎車化、國產(chǎn)化,同時以榆林為中心的長途客運網(wǎng)初步形成。這時,從榆林去西安的時間減少為3天。
坐上火車下西安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榆林進入高等級公路、干線公路、農(nóng)村公路全面建設的大發(fā)展時期。2003年,榆靖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黃沙飛揚、行路艱難的情景一去不復返,開車從靖邊到榆林只需兩個小時左右。而在20世紀50年代,同樣是從靖邊到榆林,騎著駱駝得走將近半個月。
鎮(zhèn)川河神廟無定河大橋見證了榆林交通發(fā)展的歷程。人們去米脂縣龍鎮(zhèn)拉煤時,必須經(jīng)過無定河。大橋沒有建成時,牽著毛驢拉煤的人只能從齊腰深的河水中過去,危險常有發(fā)生。
“隔河不算近,隔山不算遠。過去,我們村子不與河對面村子結親。正所謂‘隔河不聘’。”石崖地村臨近鎮(zhèn)川河神廟無定河大橋,該村村民劉繼清回憶說。
1977年,鎮(zhèn)川河神廟無定河大橋建成通車后,附近村的村民們激動地嚷著:“婆姨們不用過冷水了,以后拉煤就方便多了,女子嫁到對岸也行。”
1984年10月19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fā)消息《陜北有煤海,質優(yōu)易開采》。神府煤田一舉震驚世界,自此拉開了榆林煤炭大開發(fā)的序幕。廣袤的煤田推動榆林鐵路快速發(fā)展。包神鐵路1986年開工建設,1989年開通運營,這條鐵路擔負著煤炭外運的重任。
2001年4月15日,在無定河畔的綏德縣,浩浩蕩蕩的陜北老鄉(xiāng)從四面八方趕來,目睹神延鐵路鋪通盛況。神延鐵路正式投入運營后,榆林人終于實現(xiàn)了坐上火車下西安的夢想。
城市群融合發(fā)展
榆林是呼包鄂榆城市群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自然資源富集,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在經(jīng)濟融合發(fā)展的強力推動下,榆林交通發(fā)展躍上新高地。
榆林西沙機場于1988年建成通航時,只有榆林至西安1條航線,每周僅有1班。2008年,榆林榆陽機場正式投入使用,并于2010年推出“西榆快線”,每日航班量達到16班以上,已成為旅客往返西安、中轉全國乃至世界的“公交化”航空快線。
目前,備受矚目的延安至榆林高速鐵路基本具備開工條件。該項目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wǎng)包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路建設同樣突飛猛進。目前,榆林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繞城快速干道為主骨架,以國省干線公路和沿黃公路等為次骨架,以農(nóng)村公路為脈絡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7月5日,在沿黃公路佳縣段,車輛來往不絕。住在附近村子的人,抬腳就能上沿黃公路,走親戚、趕集非常方便;也有人從遠方驅車而來,欣賞沿黃公路風景。
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佳縣縣城的白云山有廟會。之前,佳縣坑鎮(zhèn)的人去白云山趕會,必須在早上三四點出發(fā),沿著山崖走羊腸小道,大半天才能到白云山?,F(xiàn)在,順著沿黃公路,從坑鎮(zhèn)駕車到白云山不到一個小時。
榆林、西安、呼和浩特及周邊城市逐步形成“同城效應”。未來,榆林將建成外通內暢、干支相連、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路網(wǎng),鐵路客貨運輸與公路、航空運輸有機銜接、深度融合,助力榆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