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日本在线一区二区|91香蕉宅男在线免费看|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 <cite id="srede"></cite>
    <noscript id="srede"></noscript>

    游“長安” 十二時辰哪能夠?

    2019-07-28 09:23:46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今夏的爆款劇集《長安十二時辰》演的是長安的人,長安的事兒,長安的景,該劇已毫無懸念地成為上半年國產(chǎn)第一“熱”劇。...

    5db8082d071df01cb81bc45c84aa0991.jpeg

      7月22日,冒雨前來永興坊尋找《長安十二時辰》中同款美食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記者 李向紅攝

      豆瓣評分8.6,今夏的爆款劇集《長安十二時辰》演的是長安的人,長安的事兒,長安的景,該劇已毫無懸念地成為上半年國產(chǎn)第一“熱”劇。

      唐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城市,其面積80余平方公里,108里坊,人口最多時超過100萬,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唐文化兼收并蓄,各種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信仰、不同生活習慣的人都生活在這里。無論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抑或是外國人,都喜歡到長安來走一走。這些都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有所體現(xiàn)。

      7月,是西安最火熱的暑期旅游季。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的持續(xù)火爆,追劇的人扎堆兒來到西安,探訪“長安城”、感受唐文化,觸摸自己心中那個不一樣的長安。尤其是與影視劇相關(guān)的歷史文化類景點,如陜西歷史博物館、大唐芙蓉園、永興坊、華清宮、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等,更是流量與人氣節(jié)節(jié)攀升。據(jù)馬蜂窩旅游網(wǎng)大數(shù)據(jù)顯示,該劇播出一周后,西安旅游熱度上漲22%。攜程機票數(shù)據(jù)也顯示,7月3日至11日期間,飛往西安的機票搜索量同比上漲130%,峰值時段同比增幅超過200%。西安文化旅游正迎來一波高峰。

      美食體驗之旅

      唐天寶三載(公元744年),當上元節(jié)輝煌燈火亮起之時,將要發(fā)生一場劫難。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一個即將被斬首的死囚張小敬身上,他將在短短的十二個時辰里拯救長安……《長安十二時辰》劇情由此展開。

      劇中,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剛從獄中被放出來奉命查案,可他辦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去吃水盆羊肉。據(jù)說,那時的長安人習慣了一清早就去吃水盆羊肉,因為頭湯又清又鮮美。

      辰時,長安街邊,小販們用大鍋烹制羊肉,然后根據(jù)客人的需要,現(xiàn)切現(xiàn)賣,羊肉配上鮮味十足的羊湯,佐以風味獨特的胡餅,難怪張小敬會直呼:“雙份羊肉!”

      “我查過資料,胡餅是波斯人發(fā)明的食物,經(jīng)絲綢之路傳入長安,可以說是個‘洋氣’的美食。唐代的胡餅是在爐中烤制而成的,上面撒著胡麻,里面也可以包餡料,大體上類似現(xiàn)在的芝麻燒餅。”7月19日中午,記者遇到了專程來永興坊體驗張小敬同款水盆羊肉的廈門大學學生付小軍和他的同學。

      午時,在靖安司后院里,張小敬拿小刀切著燉羊肉,厚厚的一塊肉蘸著醬料吃,不知饞煞了多少追劇的小伙伴們。

      羊肉大飽口福之后,張小敬又點了“一窩蜜”——火晶柿子,這柿子皮薄如紙,豐腴多汁,細膩的果肉無絲無核,清涼爽口。張小敬拿吸管啜著吃,引得觀眾直呼“不要太香甜” 。吃罷火晶柿子,張小敬開始嚼薄荷葉,就像現(xiàn)在嚼口香糖一樣。其實唐代確有“口香糖”,而且種類還不少,既有直接口含的丁香糖,也有用丁香等香料秘制成的小糖丸。

      酉時,是一天的晚餐時間。“自從上回你說你愛吃筋道的面片……”聽到這句臺詞,觀眾不淡定了:“導演,兄弟餓了,我準備好筷子了。”陜西的面食可謂花樣繁多,可以天天不重樣,如biangbiang面、臊子面、旗花面、油潑面、干拌面等。

      沒吃飽?沒關(guān)系,亥時的宵夜一樣讓你垂涎欲滴。劇中狼衛(wèi)圍著火爐烤肉的場景也讓觀眾的口水直流。被多種佐料包裹著的羊肉串,經(jīng)過爐火的烤制,滋滋地冒著油,一口擼下去,滿嘴留香,看來燒烤擼串在唐朝就流行了。美食不僅不分國界,還不分時代。

      歷史文化之旅

      “舌尖上跳躍著1400年前的美食,激蕩的不僅僅是味蕾,還有那一顆偏愛長安的小心臟。眼眸里所及的每一個物件,都在講述自己親歷的故事和過往。太想穿越回大唐長安,探尋長安城的歷史文化了。”游走在大唐不夜城燈火里的馬驍驍,操著一口地道的天津話對記者說,“最近《長安十二時辰》這么火,我無論走到哪里,都不由自主地把劇中長安城的場景與現(xiàn)實中的西安景觀對照一番?!堕L安十二時辰》喚起了我心中的長安地圖情結(jié),來西安,就是想要觸摸歷史的溫度,梳理文化的脈絡(luò)。”

      《長安十二時辰》小說作者馬伯庸,前幾天來西安了,每天晚上他都會到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逛逛。“這個作品被網(wǎng)友稱為《舌尖上的長安》也不意外,因為這部劇夾帶了我和導演對長安美食的熱愛。”馬伯庸坦言,“我每次讀唐史,每次來西安,看到博物館里的展品,吃到西安的小吃,看到長安城的沙盤,都會有創(chuàng)作的沖動。所有的沖動最后匯聚到一起,變成一種創(chuàng)作的欲望,最終會落實到一本書上,就是《長安十二時辰》。”

      如果給馬伯庸一個穿越的機會,他說他最想去打馬球。“長安城可以玩的地方很多,比如說去東市和西市逛逛,看一看那里賣的漂亮的珠寶、金銀器;還可以去曲江轉(zhuǎn)一圈,在曲江池邊走一走,吹吹風;或者去平康坊看看歌舞表演;逢年過節(jié)的話還可以去看看唐玄宗訓練的舞馬。”

      唐詩是唐代最典型的文化符號。據(jù)考,緊鄰著大雁塔有一個杏園,很多詩人會去題詩。馬伯庸認為,唐人在墻壁上題詩算是傳統(tǒng)了,這肯定是詩人喝了酒之后的事兒,“李白斗酒詩百篇”一定是詩人喝完酒之后,興致勃勃地提著筆墨、酒壺,揮毫寫詩。“唐朝人的平均素質(zhì)還挺高的,他們能看懂也能夠品評,然后第二天一首詩可能就傳遍全城,有人摘抄、有人傳誦,跟現(xiàn)在的傳播速度應(yīng)該差不多。”馬伯庸說。

      該劇導演曹盾說:“身為西安人,我一直都很羨慕劉進導演能拍《白鹿原》,我也想拍部家鄉(xiāng)的劇。劉進拍的是我的家鄉(xiāng)最苦難的時候,但我拍的是家鄉(xiāng)最美的時候。小說《長安十二時辰》故事情節(jié)確實好看,而且寫的是長安。我是西安人,從小生長在這個城市,小說里的那些地方我小時候經(jīng)常去,有故鄉(xiāng)情懷在里頭。我想把家鄉(xiāng)好的東西、光彩炫目的一面展示給大家看。”

      這部劇的真正主角是誰?是張小敬嗎?是李必嗎?其實都不是。曹盾說:“這部劇真正的主角不是任何一個人,而是長安這座城。只有家園的概念真實了,張小敬說的‘我今天就想守一日長安’的豪言壯語才是真實的。”

      城市營銷之旅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曾經(jīng)帶著一本書游西安,這本書就是當時還未影像化的 《長安十二時辰》。他如此描述自己的旅游體驗:“西安是一個偉大的城市,《長安十二時辰》是一部神奇的小說。我的目光穿越面湯上蒸騰的熱氣,穿越現(xiàn)實迷茫的霧霾,穿越盛世的燈火樓臺,聚焦于另一個浩渺杳然的時空,書城相映,今昔合一,對兩者的感覺都會被提升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

      馬蜂窩數(shù)據(jù)顯示,近期有接近40%的游客會在西安游玩超過5天?!堕L安十二時辰》開播后,美食公眾號紛紛出動,挖出“舌尖上的西安”。到西安旅游的人,還會特意到陜西的博物館里,尋覓劇中同款胡人俑、黑人俑和歌姬的造型。

      “某種程度上說,網(wǎng)絡(luò)熱點就是經(jīng)濟熱點。”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陸曉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營銷已經(jīng)成為引爆旅游經(jīng)濟的一種有效手段。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在社交媒體上獲得高點擊率的城市故事,都不是傳統(tǒng)宏大的歷史敘事,而是征服人的視覺、聽覺、味蕾和情感的小故事,一座城市的印象是從衣食住行的細微場景中、在感情的紐帶中一點一滴慢慢建立起來的。”

      “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的長安城108里坊,今天依然有跡可循。美食街區(qū)永興坊曾經(jīng)是唐朝名相魏征的府邸,大雁塔坐落于晉昌坊內(nèi),小雁塔在安仁坊內(nèi),曲池坊是現(xiàn)在曲江池遺址公園所在地,通濟坊是大唐不夜城所在地……“從某種意義上說,千百年來,西安始終是中國乃至世界地圖上最有價值的‘網(wǎng)紅’(關(guān)注中心)——這里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十三朝古都……”有媒體分析認為,“事實上,當《長安十二時辰》原著作者馬伯庸開始以‘刺客信條唐朝版’謀篇布局時,就已經(jīng)為人們設(shè)計好了一份‘西安深度游攻略’。”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長安十二時辰》開場不久,便有悠揚婉轉(zhuǎn)的歌聲在長安街市響起,這歌詞便是李白的《短歌行》。熟悉的旋律加上高度還原的長安城,瞬間將人帶回大唐盛世的景象之中。記者 李向紅 實習生 王倩

    編輯: 孫璐瑩

    相關(guān)熱詞: 陜西 西安 十二時辰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wǎng)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quán)均屬各界新聞網(wǎng)所有,任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