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題:冰雪晶瑩 點亮夢想——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吉祥物誕生記
新華社記者姬燁 汪涌 王夢
17日,首鋼冰球館,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揭開面紗。吉祥物詮釋了科技夢想與文化情懷,是中國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的又一次完美結合。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表示,吉祥物的發(fā)布標志著北京在成為奧運史上首個“雙奧之城”的征程上又跨出重要一步,北京冬奧會吉祥物集中國和中國人民最精華的元素和特色于一身,一定會成為中國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杰出大使。
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帕森斯說:“吉祥物是對中國新一代年輕人未來的期許,希望殘奧運動員的超凡信念激勵他們勇往直前。”
“冰墩墩”“雪容融”同時亮相
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將熊貓形象與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殼相結合,體現(xiàn)了冰雪運動和現(xiàn)代科技特點。頭部外殼造型取自冰雪運動頭盔,裝飾彩色光環(huán),其靈感源自北京冬奧會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整體形象酷似航天員,寓意創(chuàng)造非凡、探索未來,體現(xiàn)了追求卓越、引領時代以及面向未來的無限可能。
冰,象征純潔、堅強,是冬奧會的特點。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潑、可愛,契合熊貓的整體形象,象征著冬奧會運動員強壯的身體、堅韌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奧林匹克精神。
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以燈籠為原型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頂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鴿和天壇構成的連續(xù)圖案,寓意著和平友誼,并突出了舉辦地的特色;裝飾圖案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剪紙藝術;面部的雪塊既有“瑞雪兆豐年”的寓意,又體現(xiàn)了擬人化的設計。
燈籠以“中國紅”為主色調,渲染了2022年中國春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身體發(fā)出光芒,寓意著點亮夢想、溫暖世界,代表著友愛、勇氣和堅強,體現(xiàn)了冬殘奧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激勵世界的冬殘奧會理念。
雪,象征潔白、美麗,是冰雪運動的特點。容,意喻包容、寬容、交流互鑒。融,意喻融合、溫暖,相知相融。
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韓子榮表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通過吉祥物的發(fā)布,向世界展示新時代中國的精神風貌、發(fā)展成果和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xiàn)中國廣大民眾對冰雪運動的熱愛和對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期待,表達中國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借力“征吉”普及奧運
2018年8月8日,在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十周年之際,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全球征集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北京冬奧組委聯(lián)合教育部在全國中小學開展“我心中的冬奧吉祥物”主題活動,同時也充分動員專業(yè)設計機構廣泛參與。
吉祥物征集活動歷時84天,共收到設計方案5816件。
——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臺灣地區(qū)均有征集作品提交。
——國外作品來自五大洲35個國家。
——在征集活動的投稿者中,年齡最大的75歲。
嚴謹評審找準方向
北京冬奧組委邀請國際、國內18名知名專家和運動員代表組成了吉祥物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委的專業(yè)領域涵蓋造型藝術、藝術理論、體育奧運、動漫影視、兒童文學等。
經(jīng)過評委推選,北京奧運城市發(fā)展促進會副會長蔣效愚擔任評委會主席。
2019年1月7至8日,北京冬奧組委組織召開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全部有效征集作品進行初評和復評,選出10組候選設計方案。
入選的設計方案包括中國特有珍稀動物、漢字、動漫造型、生肖瑞獸、冰雪運動元素、互聯(lián)網(wǎng)表情包、春節(jié)年俗圖形等類別。其中,9組設計方案為專業(yè)設計機構和專業(yè)設計師投稿,1組設計方案為小學生投稿。而“冰墩墩”的部分修改設計也借鑒了這件小學生作品的靈感。
“冰墩墩”漸次揭開
評審中,冰糖葫蘆的創(chuàng)意作品入圍前十,這一來自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團隊的作品,就是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最初的創(chuàng)意來源。
今年1月25日,冬奧組委遴選了10名吉祥物設計方案修改專家。同一天,冬奧組委邀請廣州美院設計團隊對其作品進行修改。
從冰糖葫蘆到“冰墩墩”,大大小小的修改不計其數(shù),草圖上萬張,相關文件累計超過100G。
冰糖葫蘆的創(chuàng)意出自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劉平云之手。不過,之后的修改意見是只保留冰殼。廣美設計團隊在冰殼里做了許多嘗試,有鹿、虎、兔子,考慮到冬奧會正值春節(jié),他們還設計了元宵、餃子等。
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摸索,修改重點終于逐漸明朗——冰殼熊貓。作為世界獨一無二的中國珍稀動物,熊貓的國際認同度很高,但如何做出一個易于傳播的、可愛的、非傳統(tǒng)的熊貓?
他們把能收集到的熊貓資料全部收集分析,發(fā)現(xiàn)雖有了冰殼,但熊貓與冬奧會的聯(lián)系還是不夠。
據(jù)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高級專家、北京冬奧會會徽和冬殘奧會會徽設計者林存真透露,“把‘冰絲帶’融進去”這個想法“點醒”了大家。當象征著冰雪運動賽道的彩色光環(huán)出現(xiàn)在熊貓臉龐時,身穿冰殼的熊貓酷似航天員,一下有了未來科技感,又有“冰絲帶”和冰晶外殼,又是中國國寶、全球人都愛的動物,定位清晰了。
起名字隨后被提上議事日程。“其實冰糖葫蘆原來也叫糖墩兒,‘墩兒’有一種北方冬天的特點,特別親切,像鄰家小孩一樣健康、活潑、可愛。”林存真說,“后來又發(fā)現(xiàn),南方人和外國人很難讀出‘墩兒’,后來就改成了‘冰墩墩’。”
“雪容融”臻于至善
與“冰墩墩”不同的是,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的燈籠造型,一開始就有一個較為清晰的創(chuàng)意。這源于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產(chǎn)品設計專業(yè)本科生姜宇帆對家鄉(xiāng)年味兒的印象。
在評審時,她提交的中國結和紅燈籠的創(chuàng)意入圍前十。但專家給的意見是“僅保留原創(chuàng)屬性,重新設計形象”。
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學副院長金巍特意買了個燈籠掛在工作室,讓團隊成員每天觀察。與此同時,所有團隊成員反復觀看冬奧組委的宣講錄像,“惡補”奧運知識。
今年2月下旬,北京冬奧組委專家組經(jīng)研究決定,讓吉藝設計團隊主攻燈籠形象。4月初,燈籠形象已基本確定,但需要完整的文化闡釋方案。
設計團隊和修改專家組在多次溝通和嘗試之后,將體現(xiàn)“雙奧之城”的天壇、鴿子、長城、如意(冬奧會跳臺滑雪場地又名“雪如意”)等元素加入吉祥物形象中。
在給這件作品起名時,考慮到與“冰墩墩”對仗,采用了“雪”字對“冰”字,而燈籠給人以暖融融的感覺。為了體現(xiàn)包容和交流,采用了“容”和“融”字。
堅持到底終見花開
在緊張修改的同時,北京冬奧組委邀請社會各界代表對設計方案進行評議。還多次征求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意見。
7月,北京冬奧組委開展小學生喜愛度調查,最終確定的吉祥物,獲得票數(shù)最高。
6月初和7月初,北京冬奧組委委托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和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商標局,分別對候選方案和吉祥物名字進行查重。6月下旬起,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對兩組候選方案啟動國際查重工作。
8月,北京冬奧組委上報北京冬奧會工作領導小組吉祥物候選方案,確定了最終方案。與此同時,北京冬奧組委赴瑞士洛桑和德國波恩,向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正式提交吉祥物方案。
正式發(fā)布前夕,廣美設計團隊和吉藝設計團隊得到冬奧組委確認,他們的方案被分別選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
或許是巧合,兩個方案一個來自南方的廣州美術學院,一個是北方的吉林藝術學院。
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副部長高天表示:“這反映了全國人民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熱情和關注,也體現(xiàn)出冰雪運動不僅在北方地區(qū)深受喜愛,南方的民眾對此同樣也充滿期待和熱情。更充分說明通過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舉辦,冰雪運動和冰雪文化正在全國各地得到推廣和發(fā)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