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0日,西安市新增人口接近110萬,全市戶籍人口總數接近1000萬。
那么,西安為何要大力引進人才?如何認識西安擴大人口規(guī)模?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西安發(fā)布”
一起來聽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是怎么說的:
“濟南合并萊蕪掀起了一股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的陣風,西安也想借助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之風來推進西咸一體化,建設大西安。但西安在省內的首位度已經夠高了,不僅遠高于擴大后的濟南,而且也遠高于內陸鄭州、成都的首位度。河南人口9559萬,四川人口8302萬,而陜西只有3835萬人,按照陜西的人口數量,省會西安不能再擴大了。也就是說,僅從省域范圍是說不清楚建設大西安必要性的。但西安不僅是省會城市,還是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特別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是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心臟’和‘一帶一路’核心區(qū)的‘核’。
“西安的輻射和服務范圍不能局限于陜西省,還要輻射帶動亞歐大陸橋經濟帶,引導和服務‘一帶一路’。作為長江經濟帶龍頭的上海,雖然地盤很小,但成為中國人口數量首位的大市。西安的城市規(guī)模和人口數量必須和‘一帶一路’建設相適應,要擔負起這個歷史重任,必須按照國務院批準的《關中—天水經濟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發(fā)展規(guī)劃》的要求,實現西咸行政一體化,組建大西安。在西咸行政一體化之前,要放寬落戶政策,通過引進人才,擴張人口,來建設大西安。
“西安這兩年在引進人才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日前,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了《關于培育發(fā)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要培育發(fā)展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陜西應當抓住這個政策機遇,在全國落戶政策放開放寬,城市人才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加快西咸行政一體化,盡快組建大西安。在西咸行政一體化之前,西安要進一步加快人才引進和人口規(guī)模的擴大,建設大西安,讓西安盡快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擔負起‘一帶一路’的歷史任務。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西安,作為西北的首府是中國八大城市之一,而人口大省的成都、鄭州還是中等城市。因此,只有突破省域范圍省會城市的局限,站在‘一帶一路’建設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才能認清西安擴大人口規(guī)模的意義。沿海開放看深圳,‘一帶一路’看西安。沿海開放讓深圳由一個漁村變成了超大城市,難道西安不能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重振漢唐雄風!”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
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
說明這個城市擁有的資源多、經濟的活力也將越高
日前,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發(fā)布了《關于培育發(fā)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其中為加快培育發(fā)展現代化都市圈,就提出“要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在具備條件的都市圈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積互認,加快消除城鄉(xiāng)區(qū)域間戶籍壁壘,統(tǒng)籌推進本地人口和外來人口市民化,促進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布和社會融合。推動人力資源信息共享、公共就業(yè)服務平臺共建。”
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
“西安出臺并升級落戶新政的舉動,正是主動把握高立意,低調務實提前謀劃,培育自身的都市圈經濟。而事實也表明,西安2017年戶籍新政實施以來,‘西引力’不斷增強,人口結構也更加合理平衡健康。”
通過兩年內7次升級調整,西安落戶政策寬松程度已居全國城市前列,新增人口接近110萬,人口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這些都體現出西安管理者前瞻的眼光以及對培育都市圈經濟,引領帶動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提前謀劃和雄心壯志。
率先行動:
兩年內7次升級戶籍政策
大西安落戶政策寬松程度居全國前列
當都市圈經濟概念剛剛受到關注之時,2017年初,按照“三不一優(yōu)”原則,即落戶政策不設門檻、不收費、不設復雜審批手續(xù),建立全國最優(yōu)惠落戶政策的思路,西安已開始著手制定零門檻戶籍政策。
梳理西安市兩年來的戶籍新政,大西安以無比赤誠的胸襟、無比開放的視野、無比超前的理念不斷突破,不停迎新。
2017年3月1日,西安市出臺了史上最低門檻的戶籍新政,率先在全國同等城市中推出“流程最簡、門檻最低、條件最少”的落戶政策。其中提出“三放四降”: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yè)生的落戶限制、放寬設立單位集體戶口條件、放寬對“用人單位”的概念界定,降低技能人才落戶條件、降低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降低買房落戶條件、降低長期在西安市區(qū)就業(yè)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的社保繳費年限。
2017年6月中旬,西安進一步放寬部分戶籍準入條件,將本科以上學歷落戶年齡放寬至45歲;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不設年齡限制。
2018年2月1日,西安戶籍新政2.0版升級開始,個人落戶一站式全辦結,通過學歷、人才、投資納稅落戶的,即便是落在集體戶上,也可同步完成舉家遷入。
2018年3月5日,網絡“掌上戶籍”綠色通道正式運行,即憑學歷落西安社區(qū)集體戶,只需通過“掌上戶籍室”APP提交資料即可。
2018年3月23日,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在線完成落戶大西安,該政策推出當天,西安共遷入落戶人口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8050人。
2018年4月26日,西安公安戶籍新政再推重磅舉措,全面開放在西安創(chuàng)業(yè)的35歲以下企業(yè)法人、股東和企業(yè)員工落戶大西安,戶籍新政助力打造青年創(chuàng)業(yè)之城。
2019年2月13日,西安落戶的條件再次放寬,全國高等院校在校學生均可落戶西安,本科(含)以上學歷不受年齡限制。
數據顯示,戶籍新政實施以來,截至2月20日,西安市新增人口接近110萬,全市戶籍人口總數達996.6萬,接近1000萬。
不斷升級的戶籍新政在吸納人才的同時,也達到了加速優(yōu)化大西安人口結構的目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西安戶籍人口平均年齡為38.07歲,戶籍人口平均年齡比新政實施前下降了1歲多,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也降低了1%。
抓住本質與核心
大西安應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陜西省社科院研究員石英日前接受采訪時談到:
“西安超前的、較早地實施了戶籍制度改革,表明了西安市委、市政府的一種遠見。因為西安的戶籍新政不僅被稱為‘史上最寬松’,而且與全國同類城市對比門檻也較低,可以說達到了橫向、縱向的‘最優(yōu)’。
“另外不到兩年時間,西安市新增人口109余萬,我想除了戶籍新政外,也是因為西安多管齊下,通過‘三大革命’破題,以‘三大新政’發(fā)力,才能真正推動大西安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等步入‘快車道’。”
發(fā)展的目的是為了人
城市發(fā)展更要依靠人
所以人口的規(guī)模和密度是一個城市發(fā)展的本質
石英還指出: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發(fā)布的《意見》是面向全國的,西安實際上提前領會了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內涵。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西安抓住了本質和核心的問題,下一步按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大西安應該堅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以未來之城、希望之城、創(chuàng)新之城、活力之城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西安的前途、西安的未來不可限量。”
(原題為《西安為何大力迎才聚才?他們的解讀告訴你!》)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