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大代表、西安易俗社社長惠敏莉
陜西省人大代表、西安易俗社社長惠敏莉被其他代表們笑稱為“收獲最大的人”,她兩年前提出的“打造易俗文化街區(qū)”建議已于今年年初落地,預計將在2021年8月十四運開幕之際建成運營。而在今年“兩會”上,她又提出了新建議,要加快制定秦腔藝術振興的保護條例。
惠敏莉告訴西部網、陜西頭條記者,近年來,國內外各界人士到西安易俗社參觀展陳館并觀看演出的數量不斷增加,易俗社文化品牌與全域旅游深度融合發(fā)展的作用越來越凸顯。“秦腔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戲曲之一,秦腔藝術是陜西重要的文化財富??墒聦嵣?,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基層秦腔藝術院團面臨市場需求變小、人才斷檔、活力不足等問題,發(fā)展困難。”
“我建議結合陜西實際制定秦腔藝術振興地方保護條例。”惠敏莉說,在我國蘇州等地市已經有了通過地方立法保護戲曲藝術的先例,《蘇州市昆曲保護條例》已于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陜西可以借鑒蘇州經驗,通過地方立法保護秦腔藝術,切實形成全社會重視秦腔藝術、關心支持秦腔藝術發(fā)展的生動局面。”
“陜西這些傳統(tǒng)劇種就像一個個沒有受到保護的文化IP,外省拍戲都拿來隨便用。我呼吁用立法的方式保護秦腔劇種的知識產權,這也能對陜西二十余個劇種的保護起到推進作用。” 惠敏莉說。(記者 李卓然 凌旎)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