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X國為何渴望回歸中國?”“這個X洲部落為何渴望回歸中國?”“最希望回歸中國的國家有哪些?”……近日,一大波以“渴望回歸中國”統(tǒng)一格式為標題的公眾號文章在網絡上流傳,涉及的國家和地區(qū)從北半球的亞洲,一路延伸到南半球的非洲、美洲——好家伙,照這么看來,世界史都得重新書寫。
可事實上,據媒體調查發(fā)現,30多篇這類文章出自一個名為“最新汽車的資訊”的微信公眾號,其背后的注冊公司,地處陜西西安的一家網絡工作室,2019年7月就已被注銷。
和標題一樣,這些文章內容保持了“統(tǒng)一隊形”,絕大部分篇幅用于表述境外某地的歷史和人文風俗,用幾句話扯一扯當地與中國的淵源和來往,最后就得出“渴望回歸”的結論。
文章的性質也很一致——都是杜撰的、虛假的。
這讓人想起一個多月前的“華商太難”事件。當時,一大批名為《疫情之下的XX國:店鋪關門歇業(yè),華人有家難回,XX國華商太難了!!》的公眾號文章在網絡瘋傳,結果被證實都是刻意編造的謠言。
4月初,“華商太難”事件相關公眾號管理人員薛某被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目前,微信官方也將227篇“渴望回歸中國”系列文章刪除,包括“最新汽車的資訊”在內的153個公眾號被封停。警方對相關責任人的調查追責正在進行中。
同樣是聳人聽聞的標題,同樣是多篇文章批量生產,同樣是編造虛假信息……龔先生不禁感嘆,某些自媒體作假的招數,真是換一副皮囊就能再來一次。
頂風作案的背后是利益驅使。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有文末或文中廣告貼片功能,用流量、點擊量換取廣告收入以及未來與更多廣告商洽談的資本,是“華商太難”和“渴望回歸”等虛假雞血爽文被炮制出的最直接原因。
2月,一篇名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的懺悔書!曝光巨大黑幕!》的公眾號文章點擊量超過1000萬,雖然很快被調查出是一篇4年前就被證實為謠言的文章,但僅憑點擊量,炮制者就獲得了4萬多元的廣告收益。
如果是用合法合規(guī)的方式進行營銷,通過“漲粉”最終實現流量或內容變現,這在自媒體時代無可厚非。但“華商太難”和“渴望回歸”系列虛假文章,打著“愛國”的旗號,實際上是借消費網友的愛國感情滿足一己私利,甚至不惜以各種帶節(jié)奏的措辭、編造的故事,激起小部分人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攪亂網絡秩序。
漫畫/趙春青
其實,網友早就苦虛假爆款文章久矣。
2019年初,一篇名為《一個出生寒門狀元之死》的文章刷屏朋友圈,很快被證明文章內容造假,隨后相關公眾號和微博被禁言或關停。但沒多久,類似的公眾號又會開通,繼續(xù)用以制造虛假爆款。
數以億計的網民當中,每個人的文化程度和知識構成不同,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也不同。要防止被混淆視聽,避免對一些事情和問題產生錯誤的看法,網民自身要主動提高鑒別能力,對標題黨、雞血爽文保持警惕。
自媒體運營平臺也要杜絕“流量為大”的思維,改變過去“不出事不管、出了事再封”的做法,秉著及早發(fā)現、加快處理的原則,讓無底線的自媒體難以存在,讓虛假的文章無法掀起波瀾。此外,有關部門要依法查處相關事件責任人,不能讓公眾號里的虛假信息泛濫。
網絡是個有無限空間的場所,要想把虛假的聲音和信息壓制住,就要讓真實的聲音和信息廣而告之。要實現這一目標,每一個此刻正在滑動手機屏幕的人,都可以做點什么。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