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日本在线一区二区|91香蕉宅男在线免费看|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 <cite id="srede"></cite>
    <noscript id="srede"></noscript>

    陜西這樣開展義務植樹40年 4億人次 年均6000萬株

    2021-03-12 10:23:13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 3月10日,安康市民李曉東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自己的植樹項目進展情況。前一天,他通過微信公眾號參與了“森林安康 綠色空港”項目,并獲得了義務植樹電子證書。“義務植樹越來越簡單,只要愿意,隨時隨地都能參與!”李曉東說。截至3月10日10時,這個項目已經有10912人次參與。...

    4f240c1c2766ef8215a03d4d3949d8cd.jpeg

      秦嶺地區(qū)森林覆蓋率達到69.65%,森林蓄積2.7億立方米。 記者 申東昕攝

    62e714d17072fa77cf1ca8813cc69375.jpeg

      留壩縣往年義務植樹活動中種下的梅樹已生長成林。記者 申東昕攝

      記者 申東昕

      3月10日,安康市民李曉東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自己的植樹項目進展情況。前一天,他通過微信公眾號參與了“森林安康 綠色空港”項目,并獲得了義務植樹電子證書。“義務植樹越來越簡單,只要愿意,隨時隨地都能參與!”李曉東說。截至3月10日10時,這個項目已經有10912人次參與。

      網絡平臺的便捷,進一步激發(fā)了市民的植樹熱情。參與的方式一直在變化,不變的是“全民植樹”的觀念。1981年,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在祖國大地蓬勃開展,已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參加人數(shù)最多、持續(xù)時間最長、聲勢最浩大、影響最深遠的一項群眾性植樹運動。

      40年來,陜西省全面動員,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在平原綠化、三北防護林建設、長江流域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重點區(qū)域綠化等工程建設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先進人物,積累了寶貴經驗,極大地激發(fā)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植樹造林的熱情。自1981年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以來,我省累計4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年均植樹6000萬株,為國土增綠作出了突出貢獻。

      誰來種?

      全民響應秀木成林

      鐵鍬、水桶、樹苗,每年植樹節(jié)前后,它們都會準時出現(xiàn)在人們的微信朋友圈里。不論老幼,植樹節(jié)種樹,早已成為三秦百姓心靈深處的共識。

      40年來,三秦大地義務植樹的氛圍日漸濃厚。我省將義務植樹與荒山綠化、鄉(xiāng)村美化、生態(tài)文明教育等相結合,積極營造“公仆林”“八一林”“青年林”“記者林”等各種紀念林,融趣味、紀念、情感與義務植樹為一體,得到了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

      省林業(yè)局、共青團陜西省委連續(xù)多年聯(lián)合舉辦“保護母親河,美麗中國夢”青少年生態(tài)環(huán)保植樹示范活動,吸引社會各界志愿者近萬人參加植樹。省綠化委員會與省婦聯(lián)共同開展“大手拉小手,換樹1+1”綠色行動,弘揚生態(tài)意識,筑牢生態(tài)理念。西安市舉辦了“我為秦嶺植棵樹”大型義務植樹活動,為構建美麗秦嶺獻新綠。寶雞市組織女干部及非公企業(yè)、社會組織女企業(yè)家開展“巾幗志愿”義務植樹活動,用實際行動助力脫貧攻堅。咸陽市舉辦第四屆“世界絲路 美麗中國”大型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為祖國大地增添新綠。

      全民響應,秀木成林,先進典型在三秦大地上不斷涌現(xiàn)。“女子民兵治沙連”、治沙英雄石光銀和牛玉琴等一大批杰出典范在全民義務植樹造林的征程中,留下了傳奇的故事。他們推平沙丘、植樹育林,讓陜西的綠色版圖持續(xù)向北推進,成為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旗幟和標桿,激勵來者,薪火相傳。

      怎么種?

      創(chuàng)新形式面向未來

      時代在發(fā)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也推動著全民義務植樹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網的應用和發(fā)展給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也為綠化公益事業(yè)開創(chuàng)了多元渠道和即時平臺。“互聯(lián)網+全民義務植樹”通過組織各種線上線下活動,讓網絡植樹成為新風尚。

      陜西作為全國首批4個“互聯(lián)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省份之一,在2018年6月建設并開通了陜西全民義務植樹網,每年都更新“網絡報名、實體參與”盡責項目,2020年新增項目8個,策劃了“我為大熊貓種竹子”等16個“以資代勞、網絡參與”植樹項目,吸引更多人群參與植樹,提高義務植樹工作的影響力和關注度。目前,全省10萬余人通過陜西全民義務植樹網履行植樹義務,“碼上植樹”“云端盡責”漸成新風尚,初步形成義務植樹“實體參與”和“網絡參與”兩翼發(fā)展新格局。

      陜西國土空間約70%是生態(tài)空間。在推動陜西生態(tài)空間由“淺綠色”向“深綠色”轉變,由“陜西綠”向“陜西美”跨越的過程中,義務植樹與生態(tài)教育、森林城市等相結合,獲得了全新的內涵。依托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成果,陜西在全國率先開展了以青少年森林體驗、生態(tài)文明進課堂和生態(tài)文明教育基地創(chuàng)建“三位一體”的教育活動,建成森林體驗基地、生態(tài)文明教育基地和生態(tài)探秘線路30多處,教育培訓人數(shù)超千萬。義務植樹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有機結合,在三秦大地繪就青山綠水藍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yōu)美畫卷。

      種哪里?

      全域共建三秦披綠

      春雨過后,大河上下,秦嶺南北,群山披綠。盡管綠色的深淺不一,但陜西各地都在這場尋找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之路的綠色運動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關中,寶雞市人民廣播電臺連續(xù)14年舉辦“聽眾林”全民義務植樹護綠活動,參加人員由最初的100多人發(fā)展到1萬多人,組織市民及各界人士累計參與近10萬人次,義務植樹10萬多株;在陜南,商洛市商南縣開展“百千萬”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全縣13個鎮(zhèn)、108個縣直部門單位,2000余名干部職工、16余萬名群眾,積極投身綠色商洛建設;在陜北,榆林市依托義務植樹活動,探索資源開采企業(yè)碳匯林建設,500多家資源開采及轉化企業(yè)主動投入到造林綠化的隊伍中,10年投資8.1億元,完成義務造林81萬畝……

      各種類型的義務植樹基地更是覆蓋全省。咸陽市涇陽縣、禮泉縣,渭南市蒲城縣、韓城市等地選擇合適地塊,設立群眾義務植樹基地,通過網絡報名、實體參與的形式,組織社會公眾實體參與義務植樹活動;山陽·翠屏山森林公園和陜西省苗木繁育中心,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授予首批國家“互聯(lián)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市級、縣級群眾義務植樹盡責基地不斷建立,將義務植樹與屋頂綠化、立體綠化、城市綠化等相結合,為群眾提供更多盡責選擇。

    編輯: 意楊

    相關熱詞: 植樹 陜西 生態(tài)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