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日本在线一区二区|91香蕉宅男在线免费看|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 <cite id="srede"></cite>
    <noscript id="srede"></noscript>

    侯紅琴委員: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

    2024-01-19 08:39:14  來源:各界新聞網(wǎng)—各界導報  


    [摘要]“清風徐來增涼爽,為遣情絲賞秋霜?;▓@里邊眼界廣,勝似那整日守閨房……”伴隨高亢激昂的開幕樂曲,板胡響起,燈光漸亮,省政協(xié)委員、西安三意社社長侯紅琴一曲秦腔傳統(tǒng)劇《火焰駒》,贏得現(xiàn)場觀眾熱烈掌聲。...

      省政協(xié)委員侯紅琴

      □ 記者 劉凡銆

      “清風徐來增涼爽,為遣情絲賞秋霜?;▓@里邊眼界廣,勝似那整日守閨房……”伴隨高亢激昂的開幕樂曲,板胡響起,燈光漸亮,省政協(xié)委員、西安三意社社長侯紅琴一曲秦腔傳統(tǒng)劇《火焰駒》,贏得現(xiàn)場觀眾熱烈掌聲。

      1月1日至5日,侯紅琴帶領三意社秦腔演員來到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唐林園,開展文化惠民演出,為廣大戲迷送上秦腔藝術盛宴。

      從藝近40年,侯紅琴在弘揚傳承秦腔藝術道路上腳步不停歇。作為秦腔藝術的傳承者、守藝人,她在守正創(chuàng)新、傳承弘揚秦腔藝術中躬身篤行,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

      “現(xiàn)在很多觀眾依舊是沖著看‘黃桂英’而來。”秦腔傳統(tǒng)劇《火焰駒》女主角黃桂英是侯紅琴扮演的經典角色,1997年,在時任團長樊允哲先生的倡導下,三意社推出青春版《火焰駒》,正是這部三意社新版“看家戲”,讓侯紅琴一舉奪得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在劇中,侯紅琴的舉手投足、婉轉唱腔將人物塑造得活靈活現(xiàn),由此聲名鵲起,廣受戲迷追捧。

      “從1997年至今,我演過許多次‘黃桂英’。這么多年來,我對‘黃桂英’的感情依舊,對戲迷們的感激依舊。”侯紅琴說,每次演出結束后,戲迷們便會圍攏過來表達贊賞之情,有時還會送上揣在懷里的家鄉(xiāng)特產。演出即使遇上刮風下雪天,戲迷依然不辭辛苦,甚至裹著棉被在臺下看戲。“正是戲迷們對秦腔的一腔炙熱,讓我更加堅定要一直留在舞臺上。”

      在侯紅琴看來,秦腔是為人民而唱的,精品劇目不應僅綻放于劇院大舞臺,更要走入田間地頭,送戲到百姓家門口。在她的帶領下,這些年,從酷暑到嚴寒,從山區(qū)到田間,三意社演出足跡遍布西北五省區(qū),線上線下演出惠及千萬基層群眾。

      哪里有戲迷,就要把戲曲送到哪里。一張鋼絲床、一個行李箱,是侯紅琴辦公室里的常備之物,是說走就走的演出行囊。“我的生活就是在外演出,吃飯住宿都是隨遇而安,我女兒印象中媽媽的味道,也許就是方便面的味道。”侯紅琴笑稱。

      在廣袤的西北地區(qū),秦腔演出常常要與嚴寒作斗爭。冬日里,在取暖設施簡陋的村落表演時,她和演員們不得不圍坐在火爐旁化妝。為了在身段上更加契合人物形象,即便是在刺骨寒風中演出,她堅持穿單薄演出服表演,有時一場戲就需要堅持三個小時。她說:“再冷都要堅持,再冷都要斗志昂揚,因為每一場演出都承載著觀眾的期待。”

      一邊是戲迷們的殷切期待,一邊是秦腔后繼乏人的窘境,侯紅琴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讓秦腔這門古老藝術煥發(fā)新的光彩,永遠扎根在老百姓心中。

      人才興則劇種興。2023年省兩會,侯紅琴提交《加大傳統(tǒng)戲曲藝術人才培養(yǎng)的建議》的提案,建議支持和引導藝術學校等教育機構加大傳統(tǒng)戲曲藝術人才培養(yǎng)力度,搭建學校和戲曲院團人才教育、培養(yǎng)橋梁。

      “走近百姓,能促進戲曲藝術創(chuàng)新內容形式,唱出時代內涵。”在傾情秦腔表演的同時,侯紅琴不斷從基層生活中汲取創(chuàng)作養(yǎng)分,堅持真誠地描寫生活、反映生活,不斷挖掘整理秦腔藝術經典曲目,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承創(chuàng)新,先后創(chuàng)排大型秦腔新編歷史劇《司馬遷》、秦腔新編歷史劇《橫渠先生》、紅色現(xiàn)代戲《陜北往事》、原創(chuàng)眉戶現(xiàn)代劇《山花》等一批優(yōu)秀戲曲新作。

      近日,侯紅琴帶領團隊對秦腔折子戲版本《哈姆雷特》進行重新解構與重組,推出秦腔本戲《宮廷計》,以新穎獨特的表達方式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

      作為履職多年的“老委員”,侯紅琴為秦腔傳承與發(fā)展持續(xù)建言,連續(xù)三年為恢復三意社社址和劇場鼓與呼……她說,自己的履職路與秦腔一直如影隨形,對秦腔的摯愛早已融入血液之中。

      “秦腔來源于人民、服務于人民,我將繼續(xù)推動秦腔走進田間地頭、走進校園廠礦,讓秦腔緊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永葆生機與活力。”展望新征程,侯紅琴動情地說。

    編輯: 張潔

    相關熱詞: 侯紅琴 秦腔傳統(tǒng)劇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wǎng)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wǎng)所有,任未經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wǎng)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