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7 07:08:11 來源:陜西日報
4月3日,記者從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情況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近年來,陜西圍繞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目標,全力推動非遺系統(tǒng)性保護、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取得顯著成就。4月11日,陜西省首屆非遺發(fā)展大會將在西安舉辦。
目前,陜西共有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4項、國家級名錄91項、省級名錄766項,國家級傳承人78人、省級傳承人681人,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2處。近年來,陜西大力實施非遺保護傳承陣地建設工程,先后建成各類非遺陳列展館、特色街區(qū)(村鎮(zhèn))、傳習所等1500余個。
同時,陜西注重在國家重大活動中展示非遺獨特文化價值。“大美秦腔”非遺傳統(tǒng)藝術亮相十四運會開閉幕式文藝演出;陜北腰鼓在中國—中亞西安峰會上舞出新時代精氣神;成功舉辦首屆中國非遺保護年會,4天時間吸引觀眾近60萬人次。今年春節(jié)期間,全省舉辦各類非遺展示活動871場,特別是榆林古城過大年全國秧歌展演活動,網絡點擊量突破13.5億次,規(guī)模和影響創(chuàng)歷史新高。
陜西堅持將古老非遺融入現(xiàn)代元素,重煥時代光彩。陜北道情《一條棉被》、秦腔《驕楊之戀》等劇目用舞臺藝術彰顯非遺之美,先后榮獲群星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曲藝牡丹獎等大獎。西安鼓樂守正創(chuàng)新,唐代宮廷燕樂《鼓》成功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實踐優(yōu)秀案例。
此外,陜西通過壯大特色產業(yè),賦能鄉(xiāng)村振興。目前,全省設立省級非遺工坊86家,其中12家進入國家重點扶持序列。鳳翔泥塑、西秦刺繡、洛南草編3個非遺工坊入選全國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咸陽茯茶已形成完整產業(yè)鏈,帶動1.8萬人就業(yè),年綜合產值達32億元,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與此同時,陜西利用非遺講好中國故事,服務國家外交大局。陜西省和四川省皮影木偶藝術展、“古法新作”陜西文化藝術展、中國陜西皮影藝術展等非遺主題展覽在日本、荷蘭、法國等地成功舉辦。
下一步,陜西將積極推動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fā)展,全力打造以非遺為亮點的文旅融合新業(yè)態(tài);著力辦好第十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2024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等重大活動;持續(xù)做大做強西安鼓樂、陜北民歌、漢中藤編、咸陽茯茶等金字招牌,全面提升陜西非遺的傳播力、影響力。
(記者 師念 實習生 趙含玥)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