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平正在炸油糕 記者 馮倩楠 攝
□ 記者 馮倩楠
春節(jié)期間,在延安市黃陵縣城內,一款“蔡和平”黃陵油糕、軟饃禮盒持續(xù)走俏。
這款禮盒出自黃陵油糕、軟饃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蔡和平。頭發(fā)花白、略有駝背、穿著樸素,今年已經70歲的蔡和平因為制作油糕被當?shù)厝耸熘蠹矣H切地叫他“蔡油糕”。
在黃陵縣田莊鎮(zhèn)龔莊村,蔡和平雜糧食品專業(yè)合作社采取“生產基地+農戶+工廠+實體店”的一體化管理模式,解決了周邊村組部分農戶就業(yè)問題,并大量收購當?shù)卮迕穹N植的糜子、豆子、雜糧等,幫助農戶增收致富。
在當?shù)?,逢年過節(jié)吃油糕、互贈親友是習俗,尤其在春節(jié)期間,更是游子寄托思鄉(xiāng)之情、親朋好友傳遞新春祝福的熱門之選。農歷臘月是合作社一年最忙的時候,除了已有的工人,蔡和平還要再雇一批村民,整整忙活一個月,手工制作幾千箱油糕以備春節(jié)供貨。
為啥專門制作售賣黃陵油糕?蔡和平回憶說,20世紀90年代,自家好多親戚都在外地,經常要給他們帶油糕特產,當時還沒有長期保存油糕的工藝,拿得少了不夠吃、拿得多了又容易壞。“小時候我奶奶和母親制作油糕時,我經常給她們打下手,14歲就學會做油糕、軟饃了,自家做的味道比市場上賣的更好吃。”有祖上幾輩做本地油糕、軟饃的手藝做后盾,2003年,蔡和平的油糕生意就這么做了起來。
2008年,蔡和平在黃陵縣龔莊村成立了蔡和平雜糧食品專業(yè)合作社,在村里建了廠房,申辦了生產許可證,規(guī)范制作流程,建起了油糕生產線。2016年,他又申請了“黃陵油糕”這一地理標志商標。2020年,合作社被評定為首批省級非遺扶貧就業(yè)工坊。
“黃陵油糕和其他陜北油糕制作流程不一樣,黃陵油糕更軟一些。”蔡和平說,很多人認為油糕制作簡單,其實不然,作為一項“非遺”美食,油糕的制作過程相當講究,制作黃陵油糕要經過十幾道工序,從和糜子面并發(fā)酵、上鍋蒸熟、到入模具定型、切片后油炸、再到抽真空包裝至少需要兩天時間。
為了做出原汁原味的黃陵油糕,蔡和平專門選用了陜北地區(qū)營養(yǎng)豐富、生長期較長的軟糜子為原材料。“從選料上就比較講究,糜子不能打農藥,也不上化肥,包饃的豆選也是純天然蠻豆。”蔡和平說,傳統(tǒng)的油糕條是在案板上反復揉搓摔打,整體不均勻,為了讓油糕片片整齊劃一,蔡和平根據(jù)月餅模具原理設計出形狀相同的油糕模具,將揉搓摔打好的面團裝在其中,冷卻成型后再倒出,讓油糕的形狀看起來更為美觀。
不光油糕有口皆碑,人品亦然。多年來,在蔡和平的親自教授下,十里八鄉(xiāng)有不少村民都習得了他的油糕手藝,龔莊村及周邊幾十家農戶在他的帶動下做起了油糕生意。“在和平的帶動下,我們種糜子做油糕,拿這些收入供娃們上學。”龔莊村村民蔡富強說。
為了打開銷售渠道,蔡和平先后多次前往北京、南京、鄭州等地參加各類展會,油糕獲得了十八屆楊凌農業(yè)高新科技博覽會后稷獎,蔡和平也成為“中國著名油糕供應商”。
年前,蔡和平收到了2024中國非遺傳承人年鑒組委會寄來的榮譽證書,授予他2024中國非遺傳承年度代表人物榮譽稱號。“希望黃陵油糕的品牌越來越響,讓更多人品嘗到黃陵特色美食。”蔡和平說。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