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日本在线一区二区|91香蕉宅男在线免费看|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 <cite id="srede"></cite>
    <noscript id="srede"></noscript>

    最高法擬規(guī)定:信用卡被盜刷,持卡人免還透支款

    2018-06-07 10:44:04  來源:北京日報  


    [摘要]昨天,最高法院就《關于審理銀行卡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向社會征求意見。針對常見的還款計息方式糾紛、偽卡交易糾紛、網絡盜刷糾紛等,《規(guī)定》都予以明確。...

      昨天,最高法院就《關于審理銀行卡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向社會征求意見。針對常見的還款計息方式糾紛、偽卡交易糾紛、網絡盜刷糾紛等,《規(guī)定》都予以明確。

      違約金超年利率36%的部分,法院不支持

      對于全額支付利息條款的效力,《規(guī)定》給予了兩種解決方案:首先,持卡人選擇最低還款額方式償還信用卡透支款并已償還最低還款額,其主張按照未償還透支額計付記賬日到還款日的透支利息的,法院應予支持;另外,發(fā)卡行對“按照最低還款額方式償還信用卡透支款、應按照全部透支額收取從記賬日到還款日的透支利息”的條款未盡到合理的提示和說明義務,持卡人主張按照未償還透支額計付透支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對于利息、復利、違約金的限度,《規(guī)定》也給出標準:發(fā)卡行請求持卡人按照信用卡合同的約定支付透支利息、復利、違約金等,或者支付分期付款手續(xù)費、違約金等的,對于未超過年利率24%的數額,法院應予支持;對于超過年利率36%的數額,法院不予支持;對于超過年利率24%,未超過年利率36%的數額,持卡人自愿支付后請求返還的,法院不予支持。

      銀行未及時告知偽卡盜刷信息,要承擔不利后果

      偽造信用卡的盜刷行為,也是當前常見的犯罪手段,對此,銀行認為是持卡人保管卡片和個人信息不利,持卡人則怪銀行監(jiān)管不嚴。

      是不是偽卡盜刷?《規(guī)定》明確了雙方的舉證責任:持卡人主張存在偽卡交易事實的,可以提供刑事判決、案涉銀行卡交易時其持有的真卡、案涉銀行卡交易時及其前后銀行卡賬戶交易明細、報警記錄、掛失記錄等證據進行證明。發(fā)卡行主張爭議交易為持卡人本人交易或者持卡人授權交易的,應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法院則應當全面審查當事人雙方提交的證據,結合交易行為地與真卡所在地距離、交易時間和報案時間、持卡人身份、持卡人用卡習慣、持卡人在銀行卡被盜刷后的表現等事實,根據高度蓋然性證明標準和優(yōu)勢證據規(guī)則,綜合判斷是否存在偽卡交易事實。

      同時,《規(guī)定》還提出,因發(fā)卡行未即時告知持卡人銀行卡賬戶交易變動情況,導致無法查明偽卡交易事實的,發(fā)卡行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同時,持卡人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發(fā)卡行發(fā)送了銀行卡賬戶交易變動的通知后,未及時告知發(fā)卡行存在偽卡交易事實、掛失或報警,導致無法查明偽卡交易事實的,也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對于明確發(fā)生信用卡偽卡交易的,《規(guī)定》提出,發(fā)卡行請求持卡人根據合同的約定償還透支款及利息的,法院不予支持。

      發(fā)卡行未告知網絡支付功能,自擔風險

      網絡盜刷,是指他人冒用持卡人名義、使用持卡人網絡交易身份認證信息進行網絡交易,導致持卡人銀行卡賬戶資金減少或者透支金額增加的行為。

      《規(guī)定》提出:持卡人主張存在網絡盜刷事實的,可以提供刑事判決、案涉時間及其前后其持有銀行卡以及其未進行網絡交易、其與收款人沒有基礎法律關系、其持有銀行卡所在地地址與網上交易IP地址不同、網絡異常交易記錄、報警記錄、掛失記錄等證據進行證明。

      發(fā)卡行、非銀行支付機構主張爭議交易為持卡人本人交易或者持卡人授權交易的,應承擔舉證證明責任。發(fā)卡行、非銀行支付機構應提交由其持有的案涉交易行為發(fā)生時的電子交易記錄等證據,無合理理由拒不提供的,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此外,發(fā)卡行、非銀行支付機構有信息披露的義務,應告知持卡人銀行卡具有網絡支付功能,未告知或者未全面告知和明確說明該網絡支付業(yè)務的持卡人身份認證方式、相關交易規(guī)則、未提示該業(yè)務的法律風險等情況,最終導致銀行卡被盜刷,持卡人請求發(fā)卡行承擔相應賠償損失責任的,法院應予支持。(記者 高健)

    編輯: 羅亞秀

    相關熱詞: 信用卡 銀行 盜刷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