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孚鈞老人格外珍惜兩只舊搪瓷缸
“每當看著這兩只搪瓷缸子,我就想起了老伴高智 ,一晃眼,他都去世23年了。”昨天,83歲的黃孚鈞感慨地說。她將2個掉了瓷的搪瓷缸視若珍寶。因為老伴高智生前說過:“搪瓷缸壞了,它蘊含的精神還在。”
2個掉了瓷的搪瓷缸還在用
昨日,記者來到了陜西省結核病院家屬院,在黃孚鈞家中看到,2個掉了瓷的搪瓷缸,1個用了65年,把手早已經(jīng)掉了,另1個用了49年,搪瓷斑駁。現(xiàn)在1個盛放著食用油,上面印著“贈給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衛(wèi)祖國 保衛(wèi)和平”“全國人民慰問人民解放軍代表團贈”等字樣;1個用來喝水,上面印著 “延安精神 永放光芒”等字樣。黃孚鈞老人端著搪瓷缸,目光柔和,仿佛是看到高智的模樣。高智是陜西省結核病防治院原院長兼黨委書記。1996年7月13日,63歲的高智因病辭世后,家屬遵其遺囑,將他的遺體捐獻給了他的母校原第四軍醫(yī)大學。
斑駁的搪瓷缸被黃孚鈞顫顫巍巍地舉了起來,“我老伴說過,這兩個搪瓷缸是軍人的榮譽,不管到哪里都得帶上它們,起初我們都舍不得用。” 黃孚鈞老人仿佛陷入了深深的回憶當中,說話的時候雙眼看向窗外,眸中閃動著淚光,語氣凝噎。
讓人意想不到的“缸子用途”
在新疆的時候,他們經(jīng)常深入牧區(qū)送醫(yī)送藥,天山、昆侖山、阿爾泰山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當時新疆的水資源比較匱乏,他們就用搪瓷缸接水洗臉、刷牙。這時搪瓷缸就是“洗臉盆”。
1981年,高智黃孚鈞夫婦一起轉業(yè)到陜西省結核病防治院,從新疆到西安,路途遙遠,而他們簡單的行李中,就有這兩個搪瓷缸。到醫(yī)院后,高智曾任外科主任,每天做手術都拖到下午一二點,顧不上吃中午飯。
后來,高智當了陜西省結核病防治院院長,工作更忙了,當大家正常上班時,他已在醫(yī)院的八個工作病區(qū)查房完畢,多少年如一日。每當高智忙得來不及吃飯時,黃孚鈞就把飯盛進缸子里,放在爐子蓋上保溫,使高智工作完后可以吃到一口熱飯。這時,搪瓷缸變身成保溫“飯盒”。
她家保姆覺得這兩個缸子太破舊,問她為什么還不扔掉。黃孚鈞就回憶起老伴高智生前說過的話“搪瓷缸壞了,它蘊含的精神還在,就算我死了,也不能扔掉”。
所以,高智已經(jīng)去世23年了,黃孚鈞將一個缸子盛食用油,每天炒菜用,一個是喝水缸子,每天扣在保溫瓶上。黃孚鈞說,雖然這兩個搪瓷缸都掉了瓷,但是只要一看到缸子,她就覺得安心,仿佛老伴還在身邊。
文/圖 本報記者 張毅偉
實習生 黨婉婷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