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席記者 李榮)4月10日,記者從西安市政府新聞發(fā)布會獲悉,2019年,西安市大氣環(huán)境質量呈總體改善趨勢,全年優(yōu)良天數(shù)225天,較2018年增加10天;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中,首次整體退出后20位,空氣質量改善幅度進入全國前30名。
2019—2020年秋冬季,即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間,國家下達西安市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為: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shù)同比減少1天。
“截至3月31日,我市PM2.5平均濃度為7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8.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shù)20天,較去年同期減少7天。均超額完成目標任務。”西安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總工程師梁朝表示。
在產業(yè)結構調整方面,西安壓減西京水泥產能30萬噸;完成“散亂污”企業(yè)綜合治理771戶,實現(xiàn)年度臺賬內任務“清零”;完成25家工業(yè)企業(yè)揮發(fā)性有機物治理項目和7家磚瓦、鑄造企業(yè)廢氣綜合治理。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完成居民清潔取暖14.72萬戶;完成12臺燃煤鍋爐清潔化改造;完成1544臺燃氣鍋爐低氮改造。
在運輸結構調整方面,西安累計淘汰高排放老舊車輛54128輛,依法查處打擊取締“黑加油站點”及流動油罐車10起。
在用地結構調整方面,西安城區(qū)及縣城道路保潔機械化清掃率分別達到95.3%和86%;全市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率95.9%。同時,在重點時段全面禁止煙花爆竹銷售燃放,今年春節(jié),煙花爆竹燃放源對西安市PM2.5、SO2等污染物的濃度貢獻率較上年度同期下降10%。
梁朝表示,近期突出抓好揚塵污染防治,并提前做好應對夏季臭氧污染及“冬病夏治”相關工作。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運用,依托西安“智慧環(huán)保”綜合指揮中心“大數(shù)據(jù)”分析、調度作用,逐步實現(xiàn)“人防”向“技防”轉變。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