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日本在线一区二区|91香蕉宅男在线免费看|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 <cite id="srede"></cite>
    <noscript id="srede"></noscript>

    人民政協智慧 產生巨大現實力量的見證 ——關于《一項調查在中南海引起反響》 連續(xù)報道的思考

    2020-04-18 07:29:20  來源:各界新聞網  


    [摘要]在2019年10月15日陜西省政協舉辦的70年發(fā)展歷程展中,有一塊大幅圖文展板格外引人矚目。...

      張寶勤

      摘要:回顧了采寫《一項調查在中南海引起反響》連續(xù)報道及其24年間持續(xù)升溫的有關情況,重點談了采訪寫作這一報道的體會和感受,認為采寫連續(xù)報道應遴選線索找“活魚”,采訪技法要獨到,先手做快后手精,報道渠道需掌握和適時跟進葆溫度。

      關鍵詞:人民政協;調查;連續(xù)報道

      中圖分類號:G2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20)03-0147-03
     

      在2019年10月15日陜西省政協舉辦的70年發(fā)展歷程展中,有一塊大幅圖文展板格外引人矚目。這張圖片源于1993年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織的一項調研,由3份發(fā)黃的舊報紙交錯疊加擺放而成,記錄了省政協70年發(fā)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

      這件曾在陜西省轟動一時事情是這樣的:1993年9月,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織委員就銅川礦務局部分礦井全面停產問題進行了調研。此事經《陜西政協報》(今《各界導報》)和新華社報道后,引起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的高度重視,國務院為此派出了聯合工作組。截至1994年元旦前,國家財政部為銅川礦務局一次性撥付生產自救款3000萬元,煤炭部追加虧損指標300萬元,省、市勞動部門發(fā)放待業(yè)保險金60萬元,大大緩解了部分礦井停產問題,2萬余名歇業(yè)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有了著落。

      一石激起千層浪。由于此事當時在國務院4個部委、省市政府有關部門和銅川礦務局產生較大影響,24年后,隨著一些重大歷史節(jié)點的接連出現而持續(xù)升溫,有關此事的成果性報道以及展覽、史料等達10余次之多,僅見報稿件共計3萬字以上。

      《一項調查在中南海引起反響》連續(xù)報道及其后續(xù)稿件的推出,提升了陜西政協的社會影響力,展現了政協委員的履職風采,人民政協的智慧產生了巨大的現實力量。作為《陜西政協報》全程報道此事的唯一記者,回顧這組報道的運行軌跡,感覺其對于連續(xù)報道的新聞實踐和學術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連續(xù)報道題材的選取和采寫

      連續(xù)報道又稱“系列報道”,是對重大事件、重要問題或新聞人物在一段時間內進行的接續(xù)性報道。連續(xù)報道適用于對重大題材或正在發(fā)展變化過程中的事物、問題的報道。連續(xù)報道具有整體連貫,報道及時,時效性高;制造懸念,產生吸引,傳播力強;緊湊銜接,夾敘夾議,震撼力大;互為因果,多重角度,突出本質的特征,是記者手中常用的“重型武器”。

      (一)題材選取

      像其它新聞報道一樣,采寫連續(xù)報道首先要做好題材的選取工作。什么樣的題材有價值,什么樣的題材價值不大;什么樣的題材具備連續(xù)報道的特征,什么樣的題材不具備;什么題材做連續(xù)報道效果好,什么題材效果不可預知,這些問題都是記者采訪和寫作之前需要審慎思考并決定的。

      具體而言,銅川礦井停產問題事關2萬余名歇業(yè)人員的就業(yè)和家庭生活,涉及部門多、行業(yè)多、人數多,社會關注度高,報道價值之大無需贅言,而是否適合做連續(xù)報道,則需要進一步分析和判斷。一般來說,適合做連續(xù)報道的題材,其事件所發(fā)生的原因繁多且復雜,發(fā)展的結果不盡相同,有的具有多向性,有的走向不明晰,有的壓根兒無從預知。如果用新聞六要素去對應分析,就是“為什么”(What)和“怎么樣”(How)這兩個要素在通稿中不涉及,也不可能信手拈來。這就需要記者深入一線、深入現場,用心用情用力去探尋、挖掘、求證、破解,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睿智,難以識得“廬山真面目”。

      據初步了解,造成銅川礦井停產問題的原因很多,比如鐵路運力缺口嚴重,煤炭價格大幅下跌,售煤款拖欠嚴重,小煤窯亂開濫采等,至于此事的發(fā)展結果,顯然是多向性的,于是,筆者決定按連續(xù)報道去做。

      (二)采訪技法

      連續(xù)報道的采訪是記者業(yè)務能力的試金石。其采訪技法五花八門,記者各有各的習慣,各有各的“招數”,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不管怎樣做,萬變不離其宗,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拿到所需要的第一手素材,搞清楚事實真相,還原事物的本來面目。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記者要堅持公正無私、客觀的原則,對于事件的所有關聯方逐一采訪,不能持有個人傾向和主觀色彩,也不能偏袒任何一方,更不能帶著觀點去找證據。尤其需要注意避免以下幾種現象:既不能因為采訪對象不熱情、不歡迎,甚至拒絕采訪,而產生畏難情緒;也不能因為對方推諉扯皮、耍潑充楞,甚至恐嚇威脅,而“就坡下驢”,草草了事;既不能因為怕麻煩、圖省事,作風不深入、不到位,而“快刀斬亂麻”,輕而易舉地放棄采訪;也不能被對方的花言巧語所忽悠,或被表面現象蒙蔽雙眼,以至于落入對方設計的陷阱里。所有這些,都會導致記者“屁股坐歪”“帽子戴偏”,得出錯誤的判斷和結論,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

      一般來說,連續(xù)報道的采訪技法有“開門見山法”“喬裝改扮法”“現場體驗法”“偷拍偷錄法”等,不一而足。針對不同的題材,記者可選取相應的采訪方法,可選用其中一種,也可根據具體情況將幾種方法靈活交替使用。

      在銅川礦井停產問題的采訪中,由于各方積極配合,采訪難度并不算太大。筆者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通過采訪調研組織者省政協社法委、省市政府有關部門、當事單位銅川礦務局等方面,掌握事件的整體情況;通過采訪鄭州鐵路局西安分局、小煤窯礦主、電煤企業(yè)負責人,掌握造成礦井停產問題的主要原因;通過采訪省政協社法委辦公室負責人、參與調研的政協委員代表、礦工及其家屬代表,掌握調研初衷和調研線索的獲取細節(jié),政協委員所見所聞和切身感受,礦工就業(yè)及家庭生活情況的細節(jié)等,為稿件寫作準備詳實充分的素材。

      (三)傳播渠道和效果

      一篇稿件要收到應有的宣傳效果,選擇恰當的傳播渠道至關重要,連續(xù)報道尤其如此。這組報道的傳播渠道可謂多種多樣、精彩紛呈,整體特點是:以筆者供職的《陜西政協報》報道為主,其他報紙報道為輔;紙媒持續(xù)跟進,通訊社適時助力;見報稿、內參稿交替推出,省媒、央媒通力合作。

      作為省政協機關報,《陜西政協報》對這次調研進行了持續(xù)跟進報道,先后刊發(fā)反映政協委員專題調研情況的動態(tài)報道,反映礦井停產現狀、問題和建議的新聞調查,反映調研全貌的通訊,反映事件進展的追蹤報道,以及代表報社發(fā)聲的編后等多篇稿件,勾勒了這組連續(xù)報道從事件起因、發(fā)展,到高潮、結局的運行軌跡。

      新華社陜西分社記者獲得線索后,及時采寫了內參稿,輔之以省政協社法委調研組形成的《關于銅川礦務局當前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的送閱件,對此事進行了深入詳實的報道。

      《陜西政協報》和新華社的有關報道,在省內外引起廣泛關注。1993年10月27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給時任陜西省省長白清才做出批示,要求成立國務院赴銅聯合工作組,前往陜西調查研究和現場辦公。聯合工作組在當年11月11日到達銅川后即投入緊張工作,并于4天后提出了解決銅川礦務局存在問題的意見。

      此事取得初步進展后,筆者就此采寫了長篇通訊《一項調查在中南海引起反響》,刊發(fā)于當年12月23日《陜西政協報》頭條位置,將這組報道推向了高潮。此稿獲1993年度陜西新聞獎通訊類二等獎。

      隨著事件的逐步推進,各方面下撥的有關款項陸續(xù)到位,筆者又收集素材采寫了追蹤報道《一個較圓滿的句號 銅川礦務局部分礦井全面停產問題元旦前基本解決》,并配發(fā)了編后語《假如沒有“假如”》,刊發(fā)于當年12月30日《陜西政協報》。

      為進一步展示陜西政協的履職成果,彰顯人民政協的智慧和力量,筆者采寫了消息《鄒家華高度重視陜西政協一項調查 銅川部分礦井停產問題基本解決》,刊發(fā)于1994年1月12日《中國礦業(yè)報》頭條位置,又一次將有關報道推向了高潮。

      (四)持續(xù)關注

      按說,銅川礦井停產問題的報道到這里應該告一段落了,但是隨著一些重大歷史節(jié)點的接連出現,筆者用親歷者的視角適時地予以跟進關注,使此事進入了持續(xù)升溫期。

      2017年是《各界導報》創(chuàng)刊30周年,8月25日紀念特刊《三十而立》推出,其中“我與人民政協”專版在盤點30年來一代代記者深耕政協宣傳園地、見證民主政治進程、記錄委員履職實踐的情況時,介紹了連續(xù)報道《一項調查在中南海引起反響》的刊發(fā)過程及獲獎情況,使這組報道成為《各界導報》創(chuàng)刊30年來有影響的政協報道案例之一。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各界導報》開設了“改革開放40年中的政協智慧和力量”專欄。當年9月6日《各界導報》頭條位置,以《省政協一份送閱件引發(fā)中省對銅川礦務局部分礦井停產問題的關注》為題,配發(fā)1993年12月23日《陜西政協報》頭版報紙圖片,全面總結了銅川礦井停產問題從調研、報道到解決的全過程,使這次調研成為改革開放40年來體現政協智慧和力量的履職成果之一。

      為慶祝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機關報《人民政協報》推出“春秋周刊·改革開放中的政協智慧”專版。2018年11月8日,該報在第九版有關欄目刊發(fā)了筆者的《“有為才有位!”》一文,回顧介紹了陜西省政協社法委關于銅川礦井停產問題調研的情況,使這次調研成為改革開放40年來陜西政協通過參政議政、建言資政,助推中國社會巨變的見證。

      2019年是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10月15日陜西省政協舉辦70年發(fā)展歷程展,以圖文展板的方式展示了省政協社法委關于銅川礦井停產問題的調研情況,形象直觀地記錄和再現了省政協70年發(fā)展歷程中的這件大事。

      為做好省政協慶祝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宣傳報道,2019年10月25日陜西政協微信公眾號推出《影像記憶·省政協歷程展》。在第四集“跨越世紀”中,以圖片配文字的方式,回顧展示了《陜西政協報》《中國礦業(yè)報》和新華社等媒體報道此事的情況。

      為慶祝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充分展現我省政協發(fā)展的光輝歷程,省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辦公室征集出版了以“我與人民政協”為主題的《陜西文史資料第三十八輯》,筆者的文章以親歷者的口吻回憶了省政協社法委關于銅川礦井停產問題調研情況的報道過程,使這件陜西省政協70年發(fā)展歷程中的大事具有了一定的史料價值。

      二、采寫連續(xù)報道的幾點啟示

      一是遴選線索找“活魚”。在新聞工作中,有的記者習慣于聯系盡可能多的“線人”,掌握來自各行各業(yè)、方方面面的信息,以便確保采訪線索源源不斷;而有的記者則善于跟采訪對象交朋友,讓采訪對象做“線人”,從而獲取有價值的線索。相較之下,后者往往會把提供線索當己任,一旦有情況會第一時間告訴記者,且很多線索是適合做連續(xù)報道的最佳線索。事實上,這樣做更易于遴選線索,發(fā)現“活魚”,采寫出獨家的、有深度的新聞。

      二是采訪技法要獨到。做連續(xù)報道需要記者不斷跟進,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不斷變化,記者首先要熟練掌握各種常用新聞報道體裁的采訪技法,比如消息采訪重在“搶先手”,通訊重在“挖細節(jié)”,評論重在“出灼見”,新聞調查重在“查真相”,新聞攝影重在“抓瞬間”。同時,可根據自己的采訪習慣和做法,經過長期新聞實踐的檢驗,精心打磨出一套易操作、效果佳的“獨門功夫”。繼而,視新聞線索的不同情況,在常用“功課”與“獨門功夫”之中擇優(yōu)選用,并適時切換,就能獲得理想的采訪效果。

      三是先手做快后手精。做連續(xù)報道要么做先手,求“快”,要么做后手,求“精”,二者必選其一。一個合格記者必須練就一雙犀利、敏銳、有穿透力的“鷹眼”,一旦發(fā)現有價值的題材要迅速準確地做出決斷。遇到適合做“短、平、快”新聞的同源題材,要使出渾身解數搶得先機,第一時間寫作,第一時間刊發(fā);而遇到適合做新聞調查、深度報道的題材,則要在細致、周密調查獲取第一手素材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獨特的寫作視角,在深度或廣度上下功夫,做出有見地、有啟示的精品報道來。

      四是報道渠道需掌握。一個合格的記者,不僅要熟悉自己供職的媒體,也要了解兄弟媒體;不僅要熟悉紙媒,也要了解通訊社、電視臺、電臺的情況;不僅要熟悉傳統(tǒng)媒體,也要了解新媒體的發(fā)展態(tài)勢和對稿件的要求;不僅要善于做公開報道,也要學會做內參報道。只有這樣,在做連續(xù)報道的過程中,才能適時調動各種媒體資源,選擇恰當、給力的報道渠道,牢牢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將報道做得有聲有色,收到出其不意的功效。五是適時跟進葆溫度。“記者永遠在路上。”一個人一旦開始從事記者職業(yè),就像司機駕車駛入高速公路一樣,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善于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始終在工作狀態(tài)。而做連續(xù)報道,則要求記者既關注未報道的信息,也關注報道過的新聞,以便發(fā)現連續(xù)報道的線索;既關注前期報道,也關注近期新聞,以便及時發(fā)現新進展予以跟進;既關注自己媒體的新聞寫法,也留心兄弟媒體的報道視角,以便在比較中做出差異化。惟其如此,方可在適時跟進中葆有連續(xù)報道的溫度、張力和影響力。

      本文參考文獻:

      [1]張寶勤,樊云,徐鴻.一項調查在中南海引起反響[N].陜西政協報,1993-12-23.

      [2]張寶勤.“有為才有位!”[N].人民政協報,2018-11-08.

      [3]艾豐.新聞采訪方法論[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7.

      [4]李希光,孫靜惟,王晶.新聞采訪寫作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張寶勤(1965—),男,漢族,陜西鳳翔人,中國農工黨黨員,各界導報社主任記者,從事新聞工作34年,研究方向為會議新聞采編技法、政協新聞改革與創(chuàng)新、新聞與人的關系等,發(fā)表新聞作品和學術論文400萬字,獲中央、省級以上新聞獎近百項,著有新聞評論集《點金集》、新聞作品與研究集《求證人生》等,被評為“陜西省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獲得“陜西省首屆新大陸新聞獎”。

      (責任編輯:朱希良)

      (本文原載于《西部學刊》2020年第3期)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人民政協 調查 連續(xù)報道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