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聯系群眾新紐帶、協商民主新路徑、團結聯誼新平臺,探索富有時代特征、政協特點的協商新路子,寶雞市扎實開展政協委員工作室建設,搭建“百姓家門口”的協商平臺。麟游縣政協委員工作室突出委員界別特色,實用、管用、好用,讓委員工作室真正活了起來,也讓委員工作室真正走進了百姓,讓百姓感覺到了政協就在他們身邊。
小小登記冊成為履職“指南針”
麟游縣文化藝術界委員工作室設立在麟游縣文化館,而它的負責人就是市政協委員、麟游縣文化館館長楊華。在楊華委員文化藝術服務工作室里,廣場舞隊正在起舞,樂聲清泠于耳畔,舞蹈隊員手中的折扇合攏握起.....這支舞蹈隊將代表寶雞市“出征”2021年陜西省群眾文化藝術節(jié)暨全省廣場舞集中展演活動。這邊的舞蹈還沒跳完,那邊非遺傳習所里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栩栩如生的木偶戲已經開場。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7月,主要圍繞“兩送一活動”即送戲、送文化進社區(qū)進基層和服務群眾文化活動為主題開展活動。
“工作室的七位成員,都是文化界別的政協委員,服務群眾文化生活就是我們的工作,我們成立了文化服務隊,為鄉(xiāng)鎮(zhèn)村群眾送書畫、春聯,為礦廠的一線勞動者送去慰問演出,豐富城區(qū)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使廣大農民朋友能充分地共享文化發(fā)展的成果,就是我們工作室的作用,這些也都離不開縣政協的指導,政協給了我們履職方向,增強了我們履職的底氣。”說起工作室,楊華的語氣中滿滿的都是自豪。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為了讓工作室充分發(fā)揮力量,聚焦民生熱點,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麟游縣政協在工作室建立之初就充分考慮牽頭人人選和工作室的組織構成,充分利用政協委員的界別優(yōu)勢,依托工作室這個平臺,發(fā)揮團隊力量,讓政協貼近群眾。“工作室的社情民意登記冊是我們開展工作的指南針,這小小的登記冊,承載著群眾的心愿。”楊華一邊翻開登記冊一邊說。“我們設立了木偶戲傳習所,邀請木偶戲傳承人刺紅喜老師為大家傳授表演技藝,這既滿足了群眾的心愿,同時也是對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之前在麟游當知青的任寶珠老師,今年70歲了,她每年都會來這給大家教唱歌,她的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成為了麟游百姓的知心好朋友,她也把麟游作為她的第二故鄉(xiāng)。我想這就是政協委員的榮耀時刻吧。”楊華彎彎的笑眼都在訴說她的喜悅。
微服務平臺成為履職“小技巧”
麟游縣政協醫(yī)衛(wèi)界委員工作室設立在麟游縣婦幼保健院,它的負責人是縣婦幼保健中心主任郭國琴。談起山區(qū)百姓看病的不易,她的眼眶濕潤了。“前段時間有個婦女在我們這查出來患宮頸癌,我拿到她的檢查報告就心急如焚,想快點聯系到她去市上的醫(yī)院復查,但是她不接電話,我在微信群里經過好幾個人才聯系到她。”從偏僻的基層衛(wèi)生所走出來的郭國琴深知偏遠鄉(xiāng)村群眾看病難。如何為轄區(qū)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一直是她心里最重要的事。“我們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婦女和兒童,工作室一成立,我們就聯合通訊公司向全縣18000名婦女發(fā)送短信,告訴她們我們的微信群并告知我們即將開展的工作。在我看來行勝于言,直接開展工作就是這個工作室的責任和義務,我們通過建立‘微信群’向全縣居民普及健康保健知識、醫(yī)改政策等,大家也可以通過微信群向我們反映心聲。”通過“微建議、微監(jiān)督”,解決群眾“微困難、微問題”,依托這個工作室讓郭國琴的履職步伐更加精準了。
“微平臺”擦亮專門協商機構“金牌子”,麟游政協委員工作室不僅實現了有場所、有標識、有制度、有流程,還積極打造雙向發(fā)力新渠道,把委員工作室真正建在群眾家門口、居民手指尖。通過嵌入式協商,幫助群眾破難題、找辦法,讓百姓臉上“添喜氣”,委員履職“接地氣”、基層協商“增底氣”。
群眾好口碑成為履職“小成就”
麟游縣政協農林科技界委員工作室設立在縣農技中心,它的負責人是麟游縣政協委員、縣農技中心主任王秀學。麟游縣現今已成立5個委員工作室,每個工作室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做優(yōu)牽線搭橋型協商,促進黨政部門同基層群眾直接對話,做精智力支持型協商,化解矛盾等專業(yè)性強的事務就是王秀學農林科技服務工作室的“個性”。
“我們工作室的七位成員都是農業(yè)、林業(yè)、水利等方面的精英,開展農業(yè)技術培訓,推廣農業(yè)種植新技術,開設農業(yè)科技裝備使用指導課堂,幫助農戶解決保險賠償的問題是我們這個工作室的職責。近段時間有農戶購買玉米種子播種后,種子不出苗,長勢不好,農戶‘投訴無門’,我們迅速前往種植地查看,發(fā)現情況屬實后,工作室就協調供應商和農戶協商解決此事,企業(yè)給予補償,農戶也自愿承擔一定的責任,只用了幾天我們就達成處理意見,這是我們工作室成立一年以來協商成果最明顯的典型案例。”王秀學擦著額頭上的汗珠說到。
工作室立足農村、面向農民、服務農業(yè),及時反應社情民意、協調解決矛盾糾紛、牽線搭橋黨政部門,在提供政策宣傳、農技和法律咨詢,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地促進作用。“依照往常,出現需要賠償的事情,老百姓需要自己找保險公司、找政府,但這個工作室成立之后,老百姓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了‘娘家人’。”麟游縣農業(yè)局局長李乃興說。今年春季,工作室組織農林界委員深入田間地頭,積極組織群眾開展小麥條銹病防治,確保了小麥穩(wěn)定高產。王秀學工作室就是從群眾關心的小事做起,用群眾熟悉的方式回應群眾期盼,收獲農戶一致好評。“農戶經常和我分享他們的種植經驗和豐收的喜悅,遇見難題會找我們協商解決,這就是我們工作室的成就吧。”王秀學開心地說到。
談起建立委員工作室,麟游縣政協主席王中選表示,工作室在精不在多,“發(fā)揮特色,重在實效”是麟游委員工作室的特色,“我們選擇的牽頭人都是他們這個界別的精英,工作能力強,深得群眾的信任,搭配的成員都各有各的專長,他們在一起能發(fā)揮出這個團隊的最大力量,讓工作室有用、管用、好用。”讓每個工作室發(fā)揮作用,每一份社情民意都能得到重視,每個委員都能真正貢獻自己的力量才是工作室存在的意義,讓老百姓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能夠在“家門口”得到解決,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全面提升,真正讓政協走進群眾、讓群眾走進政協。(實習記者 劉楠)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