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日本在线一区二区|91香蕉宅男在线免费看|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 <cite id="srede"></cite>
    <noscript id="srede"></noscript>

    我們如何防治荒漠化

    2024-06-17 09:47:55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每年的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哪且粋€全球性問題,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安全、社會經濟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qū)存在荒漠化困擾,防治荒漠化、修復退化土地需要各國共同努力。...

      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 每年的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哪且粋€全球性問題,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安全、社會經濟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qū)存在荒漠化困擾,防治荒漠化、修復退化土地需要各國共同努力。

      植被能抵御風沙災害,促進沙化土地功能恢復。但治沙先要固沙,才能保證剛栽種的草木不被流動沙丘迅速吞沒。

      沙柵、沙障都可以用來治沙固沙。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傳統(tǒng)草方格沙障是典型代表,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在流動沙丘上扎設出方格形狀的沙障,增加沙地表面的粗糙度,削減風力,使之無力攜走疏松的沙粒。

      在水資源緊缺的荒漠化地區(qū),人們開發(fā)出多種水資源管理方式,如節(jié)水、凈化水再利用、雨水收集、海水淡化或直接利用海水灌溉鹽生植物等。部分國家采用人工增雨的方式來對抗荒漠化和干旱。

      一些國家采取自然再生措施,通過選擇性修剪灌木嫩枝,促進本土樹種的發(fā)芽生長。修剪下來的樹枝可用于覆蓋田地,從而增加土壤保水性,減少水分蒸發(fā)。

      中國憑借多年的治沙努力實現“綠進沙退”,成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尖子生”,不少治沙科技和理念的探索創(chuàng)新走在世界前列?!堵?lián)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執(zhí)行秘書易卜拉欣·蒂奧曾贊賞中國“在土地恢復領域處于領先水平”。

      針對防沙固沙,中國探索出沙柳沙障防沙治沙技術、光伏板基座蘆葦平鋪固沙技術、機械化智能化治沙新技術、“鎖邊林帶”治理沙漠技術模式等,還開發(fā)出“升級版”草方格:生物降解聚乳酸沙袋沙障綠色治沙創(chuàng)新技術,用便攜的環(huán)境友好的新材料大幅提升沙障鋪設速度。

      中國實踐精準治沙理念,推廣“低覆蓋度治沙”的新理論和模式,營造適宜當地自然植被覆蓋度的固沙林,有效防止中幼齡林衰敗或死亡問題,實現固沙植被的可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

      中國研發(fā)出一批創(chuàng)新機械裝備,如自行式沙障插條機、AI全自動播種機器人、懸掛式沙障插條機和遙控自走式履帶沙障鋪設機等,大幅提升治沙效率和效果。

      中國探索使用人工生物土壤結皮技術,在沙面接種藍藻、地衣、蘚類等隱花植物促進生物土壤結皮形成。這種“沙漠皮膚”可以有效固沙,幫助沙化土地恢復功能,是荒漠化防治的生物策略之一。

      ◆新聞鏈接

      荒漠化危害有哪些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提醒全世界的人們重視荒漠化等土地退化問題。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有哪些危害?

      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qū)的土地退化。這里所說的人類活動包括農田和牧場擴張、工業(yè)和城市化、礦產和能源開發(fā)等。

      人類正面臨著嚴峻的土地退化問題。《聯(lián)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今年年初發(fā)布的公報顯示,全球多達40%的土地已經退化,影響到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全球每秒鐘就有相當于4個足球場大小的健康土地退化,每年退化的土地面積達到1億公頃。

      陸地只占地球總面積的約30%,其中適宜人類居住的陸地面積更是有限。健康的土地不僅為人們提供食物、住所,也為全球經濟的繁榮提供了支柱。相反,荒漠化等土地退化問題嚴重影響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威脅人類安全。

      土地退化不僅會造成農業(yè)生產減少,威脅糧食安全,還會造成水質和水供應情況惡化,影響水安全。水安全狀況惡化又可能導致傳染病滋生,威脅人類健康。

      土地退化還會加劇氣候變化。森林砍伐、泥炭地變干、過度耕種和放養(yǎng)等,都可能增加溫室氣體排放,加劇氣候變化。反之,氣候變化又可能通過干旱、高溫等極端天氣,導致已退化土地上的水土流失加速、森林火災風險上升、病蟲害分布改變等。

      此外,土地退化的危害還包括破壞生物多樣性,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人類提供的服務喪失;增加沙塵暴、洪水和山體滑坡風險,帶來很高的社會經濟成本和人類生命損失;讓更多的人直接接觸危險的空氣、水和土壤污染,影響人類身心健康;引發(fā)暴力沖突和人口遷移,破壞社會經濟穩(wěn)定……

      由此可見,必須避免、減少和扭轉土地退化,加強荒漠化防治,且需要國際社會共同采取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防治荒漠化不是消滅原生沙漠。原生的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與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tài)系統(tǒng)一樣,也有自己獨特的生態(tài)功能,需要保護。需要防治的是“荒漠化”,也就是讓那些本不該是荒漠的地方回歸原來的面貌。

      《聯(lián)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于1994年誕生,旨在協(xié)助受嚴重干旱或荒漠化困擾的國家和地區(qū)防治荒漠化,目前共有締約方197個,中國于1996年加入該公約。2015年,荒漠化防治納入聯(lián)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提出“到2030年實現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形成了防治荒漠化的全球共識。

      (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

    編輯: 意楊

    相關熱詞: 治沙 防治 荒漠化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